打开APP

: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鲍岚研究组发现α-tubulin乙酰基转移酶MEC-17调控神经元迁移的新机制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前体细胞会不断的增殖,新生的神经元要不断迁移以适应大脑皮层发育的需要。皮层神经元迁移对于皮层结构和神经环路的形成至关重要。已有研究表明细胞骨架微管对于皮层神经元的迁移至关重要。

2012-11-18

Science:俞立等揭示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对细胞自噬调控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生命学院俞立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Function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etylation in autophagy regulation,”,文章中,作者报道了组蛋白乙酰化酶Esa1以及去乙酰化酶Rpd3通过调节自噬发生关键蛋白Atg3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实现对自噬过程的动态调控。

2012-11-18

婴儿用对乙酰氨基酚溶液上市 FDA发布安全警告

2011年12月22日,FDA发布药品安全警告称,目前已有新浓度(160mg/5mL)的适用于婴儿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上市。这种浓度上的改变将影响到给予婴儿的对乙酰氨基酚溶液体积,特别是对于习惯使用80mg /0.8mL或80mg/mL浓度的本品溶液的患者尤需注意。另外,针对这种浓度上的改变,该药品的包装也将从滴剂改为口腔灌注器。

2012-02-10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或可发挥抗癌功效

6月25日,Cancer Research 在线报道,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I)可影响化疗药物细胞膜转运蛋白ABCG2的多态性变体的表达和转运。这拓展了HDI的临床应用空间。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HDI)在临床试验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很显然,它们最有效的应用价值尚未完全开发出来。 这项研究表明,HDI可影响化疗药物外排转运蛋白ABCG2的表达。ABCG2可为正常组织提供保护。

2012-11-18

Nature:M2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所发生的变构

包括Class B 和Class F家族成员在内的很多“G蛋白耦合受体”(GPCRs)的结构现在已经有了,但我们对它们从失活状态向活性状态的转变却知之甚少。

2013-12-05

Cell Stem Cell:O-位N-乙酰葡糖胺在重编程中的作用

以往的研究证明,O-位N-乙酰葡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修饰广泛存在于很多蛋白中,并通过与磷酸化体系竞争丝/苏氨酸残基位点来调节生物过程,但是在胚胎干细胞以及细胞多能性领域,还没有与O-GlcNAc有关的发现。 本文中,研究人员发现,O-GlcNAc能够直接调节多能性网络的核心元件。

2012-11-18

PNAS:特殊乙酰基转移酶的识别为开发杀蚊剂提供思路

近日,来自威斯康星大学等处的研究者发现了昆虫体内的一种酶的关键结构组分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包括在表皮和褪黑激素合成以及生物胺脱毒的作用。而且这种酶在埃及伊蚊处于激活状态,埃及伊蚊是众所周知的可以传染黄热病以及登革热的传播者。 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NAS上。 研究者Jianyong Li和其同事研究了这种酶-芳(香)烷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

2012-11-18

JBC:乙酰辅酶A羧化酶调节组蛋白乙酰化的机制

乙酰辅酶A(acetyl-CoA)是乙酰基的活化形式,参与各种乙酰化反应,也是糖类、脂肪、氨基酸氧化时的重要中间产物。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依赖于中间代谢来提供乙酰辅酶A。 然而,乙酰辅酶A也用于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在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过程中,第一个反应同时也是一个限速步骤,即通过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催化作用,乙酰辅酶A羧化形成丙二酰辅酶A。所以组蛋白的乙酰化及脂肪酸合成竞争利用了相同的乙酰辅酶A存储库。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