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科院等在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全脑图谱研究中获进展
推荐会议:2018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仇子龙研究组,与华中科技大学骆清铭、龚辉团队合作,在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全脑图谱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基于全自动显微成像方法——全脑定位系统(Brain-wide Positioning System,BPS),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全脑内胆碱
“精”亦求精——巴豆酰辅酶A水合酶CDYL调控组蛋白巴豆酰化而影响精子发生
景杰编者按: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其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调控,和众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除了研究较充分的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外,景杰生物的科学顾问,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课题组近年来鉴定了八种新型修饰,极大地增加人们对组蛋白修饰的认识,开辟了表观遗传调控的新领域。之后的一系列后续研究表明,组蛋白的酰化有众多的生物学功能,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关注,而巴豆酰化修饰(crotonyla
Cell Rep:揭示去琥珀酰化酶SIRT5调控免疫代谢在炎症中的作用和机制
2017年6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子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余红秀研究组题为《SIRT5 desuccinylates and activates pyruvate kinase M2 to block macrophage IL-1β production and to prevent DSS-induced colitis in m
上海生科院发现乙酰化修饰可调控大肠杆菌中氨基酰 -tRNA 合成酶的活力
图:AcP 和 CobB 通过调控 aaRS 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调节它的氨基酰化活力。一定的生理条件下 AcP 通过上调 aaRS 的乙酰化水平,关闭酶活性;而乙酰化修饰可通过 CobB 的去乙酰化使 aaRS 恢复活性。4 月 28 日,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组蛋白的巴豆酰化修饰及其调控
近些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蛋白质质谱技术的革新,极大地促进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领域(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的研究,研究人员陆续鉴定到很多全新的PTMs修饰,这其中,赖氨酸巴豆酰化(Lysine Crotonylation, Kcr)就是广受关注的一种修饰。
矛与盾之争----病原菌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而调控宿主先天免疫反应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病原菌并启动抗病基因的表达,但是在进化过程中,病原菌会演化出新的机制来逃避寄主免疫系统的监控。病原菌侵染常常会导致作物绝收,会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为例,该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茎而导致大豆绝产,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0亿美元。
Nucleic Acids Research:揭示支架蛋白BRPF2调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机制
2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开门大吉之 Nature Chem Biol】赖氨酸巴豆酰化 新型阅读器 (reader)的再发现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在自然子刊《自然化学生物学》(Nat Chem Biol)在线发表题为 “MOZ和DPF2的双PHD锌指结构域选择性识别组蛋白巴豆酰化”(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Histone Crotonylation by Doub
高大明教授:代谢酶PGK1乙酰化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
12月1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肿瘤代谢与营养研讨会:能量的管理与平衡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主题是《Acetylation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PGK1: Function
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前景
20世纪人们向癌症宣战以来,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比如吸烟和肥胖率的降低、日常饮食中水果蔬菜的增加、癌症早期筛查的普及和癌症靶向药物的面世,癌症患者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