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走向临床,基因检测还要走多久?
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组测序项目近些年来持续火热,自2015年国内基因检测行业不断走向新的高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基因检测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宽。目前无创产前筛查等生育健康类基因检测服务已于2017年相继上市并,然而,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市场格局仍未稳定。全新的思路探索肝癌的早筛中国是一个肝病大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公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新增的肝癌患者中,中国患者占比超过50%。同时,这是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9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办法》明确提出具有临床应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存在重大伦理问题;该技术已经被临床淘汰;未经临床研究论证的医疗新技术禁止应用于临床。原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 第 1 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并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主任
测序百家丨耶鲁大学樊荣教授:做单细胞测序技术临床转化的拓荒者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单细胞组学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近年来,基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的CAR-T疗法,以其出众的疗效,已然成为抗癌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新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分型,使患者获益率更高、承受的副作用更小?在细胞分型、基因表达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选择。那么,单细胞测序技术在CAR-T疗法
首个CD4CAR-T临床获FDA批准,5种CAR拿到孤儿药认定,马钰波博士在中美同时进行技术转化
纽约石溪大学、iCell Gene Therapeutics(子公司:归气丹生物医药)以及路易斯维尔大学共同宣布,其在研的治疗复发和难治性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D4CAR工程化T细胞的IND已经获得美国FDA批准。而且这是CD4CAR-T细胞疗法针对侵入性T细胞恶性肿瘤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将在2018年年底之前开始招募I期临床试验患者。Huda Salman博士(图片来源 stonybrook.
Nat Biotechnol:科学家成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降低猕猴体内有害胆固醇的水平 有望进入人类临床试验
2018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猕猴进行研究发现,利用基因编辑使其机体中名为PCSK9的蛋白失活或许能够有效降低猕猴机体的胆固醇水平,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大型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了与临床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基于本文
微流控芯片技术应对临床检验医学的挑战
一、微流控与微流控芯片微流控(Microfluidics)的含义是微尺度下的流体控制,其研究对象是使用微米级通道操控纳升级以下微量液体的系统[1-3]。鉴于芯片是实现微流体控制的主要平台,因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是微流控的主要研究内容。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主要依托于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加工工艺,具
初步日程—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液体活检作为临床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的检测技术,随着人们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技术层面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结合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等因素,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我国液体活检在未来5-10年内将达到200亿元左右的市场潜力。除了已具规模的产前检测领域之中的应用之外,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指导用药和动态监测方面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和
沙龙邀请 | 大咖深度解读:临床检测新视野——质谱检测
继基因检测之后,质谱检测进入广大医疗、科研人员的视野。质谱技术是通过将待测样品离子化,根据不同离子的质荷比不同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根据保留时间和丰度进行定性定量的一种检测分析技术。因其高通量、高灵敏度、样本量需求量少、可多指标同时检测、检测速度快,质谱技术在临床诊断上具有极大的优势。目前,国内质谱技术在临床检测中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D检测、微生物诊断、药物检测等领域。质谱技术在其他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为控制中药用药的安全风险,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6月19日发布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8年第41号)。中药安全性屡屡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来自亚太的数据显示,中草药是韩国和新加坡引起药源性肝损伤最为主要的药物。我国较大样本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中药药源性肝损伤在全部药源性肝损伤中的
展望前景—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
液体活检作为临床意义重大、市场空间广阔的检测技术,随着人们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其技术层面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结合我国肿瘤发病率、液体活检适应症、未来市场渗透率等因素,行业分析人士预测,我国液体活检在未来5-10年内将达到200亿元左右的市场潜力。除了已具规模的产前检测领域之中的应用之外,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指导用药和动态监测方面有着巨大的研究潜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