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上海房颤中心联盟成立,为建设规范诊疗管理体系按下“快进键”

为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进一步规范房颤疾病诊疗,扩大房颤患者的管理范围,2019年2月20日,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怀琼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处长吴宏、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房颤中心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拜耳公司处方药事业部副总裁周晓兰女士以及上

2019-02-21

中医药--板蓝根》ISO国际标准面世 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当下全球流感肆虐之时,板蓝根是应用最广泛的中药品种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11日披露,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该校中药学院王瑞教授团队主导制定的《中医药-板蓝根药材》国际标准。上海中医药大学方面表示,该标准的制定将为推动板蓝根国际标准化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对提升板蓝根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板蓝根产品国际贸易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

2019-02-13

C2N创新血检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日前,C2N Diagnostics公司宣布,该公司独创的大脑淀粉样变性血检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这款血检将用于对接受阿兹海默病(AD)诊断的个人的大脑淀粉样蛋白病理进行筛查。FDA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将加快这一检测的研发过程。同时C2N公司宣布启动名为PARIS的关键性临床试验,验证C2N大脑淀粉样变性血检的临床诊断表现。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影响全球3

2019-02-02

200余家“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在沪授牌

2019年1月26日,“铸一体 领未来”2019阿斯利康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全国各地216家医院正式授牌成为“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Prostate Cancer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以下简称PiDT),标志着PiDT自去年在2018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启动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地,将有助于我国前列腺癌诊疗水平进一步提

2019-01-27

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如何帮助改善多种人类疾病的诊疗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多种指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这对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新型疗法的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报道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BBRC:科学家鉴别出结直肠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doi:10.1016/j.bbrc.2018.11.149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

2019-01-15

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人工智能重点专项启动

 12月29日上午,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林浩添主持的2018年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的资助项目——“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项目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广州珠江新城院区)正式启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班晓娟、解放军总医院研究员王卫东、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兼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刘奕志、亚非眼科学会主席吴乐正、中山大学科研

2019-01-03

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研究报告:覆盖诊疗全流程 治疗已成刚需

 2018年7月23日,燃石医学的肿瘤NGS检测试剂盒获批。在其后的几个月里,诺禾致源、世和基因和艾德生物的同类试剂盒也相继获批。NMPA对肿瘤NGS检测试剂盒的放行,不仅表示其对此种试剂盒的认可,也标志着肿瘤基因检测行业从初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肿瘤基因检测已经从不知所云的高新技术,成为了大量肿瘤患者的刚需。肿瘤基因检测提供的检验内容完美契合了精准医疗的发展理念,并且已经可

2018-12-28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携手神州医疗发起“iHeart”项目,为建设心血管信息化研究平台及临床决策辅助诊疗助力

201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已高达2.9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平均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40%。而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在心血管领域,中国有最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最丰富的临床病例,与最新信息技术的结合必然为心血管领域的发

2018-12-29

肿瘤微环境响应磁共振纳米诊疗剂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邹多宏团队合作,利用磁性氧化铁与硅酸锰纳米复合物制备出一种对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纳米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递送系统,相关工作已被生物材料期刊Biomaterials 接收发表(DOI: 10.1016/j.biomaterials. 2018.12.004)。纳米诊疗一体化是当前研究肿瘤个性化治

2018-12-21

2018医疗新风口:中医AI Strong还是虚胖?

AI是新兴事物,纵观当前AI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主要集中于西医领域,在传统中医领域缺乏突破。不过也有企业、医院利用大数据在悄然开始着人工智能和中医方面的融合。人工智能和中医的结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就当前人工智能和中医的发展形势,有人看好,也有人泼冷水!布局中医AI 他们在行动日前,平安好医生发布消息称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中医“智能闻诊”系统已正式上线,这套系统融合了AI医疗科技和传统中医理论,通过采集

201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