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默沙东Lynparza(利普卓)治疗gBRCAm胰腺癌获美国FDA专家委员会支持!
2019年1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合作伙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联合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肿瘤药物顾问委员会(ODAC)以7票对5票的投票结果,建议批准靶向抗癌药Lynparza(中文品牌名:利普卓,通用名:olaparib,奥拉帕利),作为一线维持单药疗法,治疗接受一线
上海院士专家峰会举行 耿美玉详解971
12月7日,以“创新与转化——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上海院士专家峰会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GV-971首席科学家耿美玉作了题为” 阿尔茨海默病和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研究和进展”的演讲。她说,“网上很多人在解读安慰剂对照组的数据,认为6个月是一个诡异的时间节点。其实这里正反映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如果不治疗,随着安
默沙东Keytruda(可瑞达)新适应症获美国FDA专家委员会推荐批准!
2019年12月19日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免疫治疗巨头默沙东(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肿瘤药物顾问委员会(ODAC)以9票对4票的投票结果,建议批准抗PD-1疗法Keytruda(中文商品名:可瑞达,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某些高危肌肉浸润性前列腺癌(NMIBC)患者的
专家与新手大脑有何不同
熟练掌握某项技能的专家和初学者的大脑有何不同?研究人员近日通过动物实验和机器学习算法发现了二者区别,并研发出可预测动物行为的新方法,这也显示出人工智能助益神经科学研究的潜力。美国科尔德斯普林实验室、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当小鼠从“新手”变为“专家”时,其脑细胞回路和神经元活动都会有所变化,神经网络变得更为集中和专注。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美国《神经元》月刊上。实
专家:两大建议要牢记
激素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激素作为常规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对迅速控制病情起到重要作用。但长期使用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如发胖、脱发、痤疮、骨质疏松、感染等,让多数处于美好年华的女性患者对它避之不及。“SLE如何减激素?”成为每个SLE患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具有丰富治疗经验的医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林智明
专家认为个性化药物和治疗成未来医疗重要趋势
首届“发明与创新:医学2040”会议5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特拉维夫闭幕。与会专家认为,个性化药物和治疗方案是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本次会议主题为“改写医疗健康的未来”。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将充分运用在医疗健康领域,帮助提升诊断效率和准确度,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推动个性化药物和治疗的发展。专家认为,常规药物和常规诊断已无法满
2019进博会:辉瑞联合多位专家聚焦乳腺癌规范化诊疗 “关键十年”---整合经典与创新治疗方案、关注乳腺癌诊疗质量管理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召开之际,辉瑞举办“安然新生、全程守护—关键十年—推动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媒体座谈会”,联合乳腺癌领域多位临床专家与来自全国的数十家主流媒体聚焦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共同呼吁各界携手在2020-2030的“关键十年”中,以患者为中心、推动乳腺癌慢病管理规范化,全面提升国内乳腺癌防治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图:徐兵河教授、付丽教授、殷咏梅教授、李进晖女士、信学铭先生共同聚焦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专家暨大健康首脑峰会在深圳召开
以“全球聚慧脑 盛景鉴未来”为主题的2019 GHLS 诺贝尔生物与医学专家暨大健康首脑峰会21日在深圳召开。本次峰会由深圳市盛景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摩天之星集团、深圳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承办,旨在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号召,坚持秉承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的使命,着眼于国际生物学及医学前沿领域,致力于构建产销学研融五位一体的“大健康旗舰级航母”,携手全球三大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并整合美国、瑞士、以
前沿“心”科技 赋能“心”健康 雅培中国举办第二届科技日,携手行业专家聚焦“心”领域,共话“健康中国”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尽管如此,仍有顽疾困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其中,心血管疾病就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中,更是将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列为专项行动之一,明确了到2022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2030年下降到190.7/10万及以下的目标。作为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心血
专家解读:人工智能是超声工作的新未来
21世纪的人工智能风潮几乎席卷了所有行业,精准和快速成为人工智能的重点发展目标,国家相关政策也将人工智能作为重点发展。在医疗领域,尤其是病理与放射读片、手术机器人等方面,智能诊断功能都已初具雏形,但超声领域却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由于超声图像的采集目前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图像的采集受到医生操作制约,不同角度和不同采集位置对于结果存在很大影响,同时超声影像中不同组织结构差异大,采集中的动态图像实施结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