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仿生肠芯片研究新冠病毒诱发肠组织感染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秦建华研究员团队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郑永唐研究员团队合作,建立了一种仿生肠芯片感染模型,研究探索了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肠屏障损伤、肠粘液细胞分布异常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新冠病毒致病机理、传播途径研究和快速药物评价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已导致全球大流行,构成重大公共
Nature 子刊:超1.8万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遗传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贯穿人类整个生命周期中最丰富的微生物组成部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人体许多功能的正常运转密切相关,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训练免疫系统,还能通过脑肠轴影响大脑情绪。通常认为,饮食和药物等环境因素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个体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超过80%的现象无法解释,这意味着或许
海水致病菌快速电化学传感分析与鉴别研究获进展
海水中致病菌的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并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危害和损失。海洋环境中多种致病菌的同时存在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使其潜在威胁更加突出;部分致病菌也是耐药基因的主要储存库,在耐药基因的传播和进化中发挥作用。因此,亟须发展海水中多种致病菌的快速鉴别和检测新方法。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秦伟及其团队,利用生物分子的高选择性
细胞壁miRNA功能研究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磊研究员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MicroRNA775 Regulates Intrinsic Leaf Size and Reduces Cell Wall Pectin Levels by Targeting a Galactosyltransferase Gene in Ar
一种外泌体来源的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Jerrold M. Olefsky小组发现,MiR-690是一种M2极化型巨噬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NA,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论文于2021年1月14日在线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M2极化型骨髓源性巨噬细胞(BMDM)能够分泌含miRNA的外泌体(Exo),当给予肥胖小鼠时,可改
康希诺/军科院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3期研究中期分析结果积极
康希诺发布公告称,其已接到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DMC)的通知,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5型载体)(Ad5-nCoV)的3期临床试验在中期分析中,成功达到预设的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标准,无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公司可继续推进Ad5-nCoV的III期临床试验。同时,康希诺称,截至本公告日期,对公司而言,该试验
研究提出蛋白质相互作用识别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方军团队在蛋白质复合物形成和干预机制分析新方法研究方面取得进展,通过溶液状态蛋白质赖氨酸两步稳定同位素标记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实现对蛋白—蛋白识别关键位点区域的精确探测,并可评估小分子对蛋白质复合物的构象识别干预情况。蛋白质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了其生物学功能,目前对溶
研究揭示植物miRNA产生的核心工作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SERRATE通过相分离驱动拟南芥切割小体形成并促进miRNA加工”(Phase separation of SERRATE drives dicing body assembly and promotes
研究开发N-磷酸化蛋白质组深度覆盖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研究员张丽华和中科院院士张玉奎团队,发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选择性富集新方法,并结合肽段的高效分离和高灵敏度鉴定,实现了N-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深度覆盖分析。与研究相对深入的发生在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侧链氨基上的蛋白质O-磷酸化修饰相比,发生在蛋白质组氨酸、精氨酸和赖氨酸上的N-磷酸化修饰,由于P-N
揭示依诺沙星通过调节脂肪组织miRNA表达,诱导氧化代谢和降低体重增加
2020年1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巴西坎皮纳斯大学和圣保罗联邦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最初为治疗细菌感染而开发的药物在对小鼠的试验中被证明能够促进代谢并减轻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2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oxacin induces ox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