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STING激动剂获批临床
成都先导发布公告,该公司创新药注射用HG381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默认许可,拟开展治疗晚期实体瘤临床研究。该产品是首个在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针对STING靶点的非核苷酸类激动剂。也是成都先导第3个获得临床试验许可的新药项目。另两个项目分别为HG030片(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HG146(HDAC I/IIb亚型
研究发现STING蛋白相分离调节天然免疫
立方膜结构(Cubic membranes)是哥伦比亚大学的Pappas和Brandt于1959年在变形虫细胞中最先观察到的由线粒体膜形成的三维周期性膜立方相结构。此后60多年有数百篇的文章报道类似的立方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生命体的各种细胞中,并可以从任何一种细胞膜变化而来。如蓝藻类囊体膜、植物韧皮部立方膜。动物细胞中,立方膜经常出现
PNAS:肿瘤内部STING信号影响其对免疫治疗的耐受性
肿瘤抗原性的缺乏或丧失是其具备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对T细胞免疫疗法产生抗性的关键。有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干扰素基因(STING)信号刺激物的激活可以通过触发I型IFN介导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增强其抗原性。尽管已经发现在黑色素瘤和其他肿瘤类型中抑制该途径具有治疗益处,但是其内在机制仍不清楚。对此,来自Moffitt 癌症中心的James J. Mulé团队试图研究ST
Science:揭示在有丝分裂期间阻止酶cGAS激活的两种新机制
2021年3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酶cGAS可检测细胞质中的微生物DNA,以触发先天性免疫反应。cGAS还可感知细胞质中的自身DNA,以促进无菌性炎症和细胞衰老。cGAS以序列无关的方式与双链DNA结合,cGAS与DNA之间的多价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液-液相分离,并在产生的液滴中激活cGAS。一旦被激活,cGAS就会催化环GMP-AMP(cGAM
STING激动剂研究获新进展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是锚定在内质网上感受外源DNA入侵的重要衔接蛋白,通过靶向STING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诱导抗肿瘤天然免疫,已成为继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后的免疫治疗“未来之星”。 STING与其配体cGAMP的结合可促进STING二聚或寡聚,进而募集丝氨
Nature Cancer:研究发现抑制EZH2可以激活增强前列腺肿瘤PD-1检查点阻碍的响应的dsRNA–STING–干扰素胁迫通路
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抗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它和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主要是通过克服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是一种全新的抗肿瘤治疗理念。PD-1(pro
CAR-T疗法新搭档——STING激动剂
像诺华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这样的CAR-T疗法已经改变了一些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命运,然而如何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实体肿瘤是个挑战。长期以来,被称为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的免疫通路一直受到肿瘤界的关注,也引起了大型制药公司的兴趣,因为
研究发现STING信号通路对神经干细胞的调控作用
在大脑发育过程中,每个过程都被基因与外部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确地调节,任何异常的刺激均可能改变神经干细胞的命运,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已有研究证明,DNA损伤会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值与分化。STING信号通路已被证实是动物细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统的核心成分,在DNA损伤的情况下可被激活。STING信号在多种细胞类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心肌细胞、肠上皮细胞
cell:STING分子参与运动神经疾病的发生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墨尔本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减慢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发病过程中炎症的发生机制,从而为患有这种令人衰弱和无法治愈的疾病的人们提供希望。
同一天内Nature发表3篇关于cGAS的论文,Science发表2篇cGAS论文,从不同角度揭示核小体结合抑制cGAS从而阻止自身免疫反应机制
2020年9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高等生物细胞中的大部分DNA被限制在细胞核中,而所有其他细胞器DNA都被限制在细胞质中确定的细胞区室内。因此,DNA出现在细胞质的可溶性相(soluble phase)被先天免疫系统解释为细胞内病原体---通常是细菌或病毒---存在的信号,尽管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也可以将细胞核DNA或线粒体DNA释放到细胞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