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基因进化也是自闭症的危险因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进化基因在自闭症及学习障碍患者大脑的语言和决策中心活动模式中是缺少的。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1日的Cell杂志上。 论文主要作者Kenneth Kwan主持了这项最新研究,NOS1基因在人类发育大脑的部分形成的语音和语言中心和成人决策中心变得活跃。这种格局中NOS1的活动被一种叫做FMRP的蛋白质控制。

2012-05-12

TACD: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或对女性患者更加危险

来自威克森林浸信医学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相比男性来说,高血压对于女性的危险性或更高。

2014-01-05

离开办公桌一分钟可降低心脏病危险

坐班一族经常离开座位作短暂休息,哪怕是1分钟的休息,也可使用体重超标及高血压危险大大降低。经常起身活动还可以实质性的降低潜在致命心血管疾病危险。 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4757名成年人一个星期的工作习惯。每位参试者都在胯部佩戴一个测量散步和跑步时间的小型便携计步器。研究人员还测量了参试者的腰围、血压和C反应蛋白(心脏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相对较高)水平。

2015-02-15

白领10种危险生活方式

“忙忙忙,忙到白了头”。忙碌的白领阶层在“金钱”与“健康”的物物交换中,损失掉的是什么呢?他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对抗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危险方式1:极度缺乏体育锻炼。在932名被调查者中,只有96人每周都固定时间锻炼,68%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这极易造成疲劳、昏眩等现象,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方式2:有病不求医。

2015-02-15

职场三种行为很危险

误区1 加班可以提高工作业绩,值得 爬行动物都有一种“假死”的本能,人在过度疲劳时也会,GUM俗称“晕倒”,又叫“晕”。而在没有晕倒之前,你总认为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其实,那段时间的加班,已经让你神经阻塞,信息传达不通畅,脑袋转不动不提,由于信息传导呈现单通路状态,更容易使你在冲动或盲目下做出决定,造成失误。所以,过来与业绩的关系往往成反比。

2015-02-15

Blood: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以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R. DeBaun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发现了镰状红细胞型贫血患儿发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血液病》(Blood)杂志上。 在完全调整的多元模型中,3个危险因素对增加发生脑梗死有显着性作用,分别是:低血红蛋白浓度,高收缩压,男性。 在仅有上述3个因素的简化模型中,它们仍然均有作用。

2012-11-18

JCEM:体内双酚A水平成影响健康一大危险因素

双酚A(BPA)是一种用于生产聚碳酸酯塑料的化学物质,主要存在于环氧树脂制作的食品易拉罐以及一些耐热纸张的内衬中。这一化学物质主要通过污染食物和饮料进入人体,BPA也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或者呼吸吸收的方式进入人机体。 我们经常会无意中暴露于BPA环境下,几乎所有的美国人血液中都存在BPA这一物质。这项研究结果警示人们暴露在BPA环境下,会有潜在的重大健康威胁。

2012-11-18

Immunity:发现巨噬细胞识别危险细菌的蛋白“侦察兵”

上百万个“好”细菌和谐地存在于健康人肠道内和皮肤上。当有害的细菌攻击时,免疫系统作出反击:派送白细胞去摧毁导致疾病的侵入者。但是白细胞如何辨别哪些细菌是好的以及哪些是坏的呢? 美国西北大学芬伯格医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风湿病学研究教授Christian Stehlik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一种白细胞类型---巨

2012-11-18

Nature:禽流感病毒"滥交"习性亮起危险信号

香港大学yi guan博士研究组在最新一期的《Nature》杂志上报道的研究称H7N9型禽流感病毒有与其它类型的流行中病毒发生融合的现象,这有可能会产生危害性更高的流感毒株。

2015-03-16

Europace:存在危险因素的无症状性房颤的发生率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至少为1%,在大于40岁的人群中,每4人中就有1人至少经历过1次房颤发作。随着西方国家老龄化的进程,预计在30年后房颤患者将增加2倍甚至3倍。许多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不能得到诊断,许多房颤都是在出现脑卒中、心衰等并发症后才被诊断。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