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cer Res:科学家成功靶向癌症臭名昭著的KRAS突变
2019年5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KRAS是癌症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靶点之一。尽管它的发现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研究人员仍在努力抑制它的变异形式--这也为它赢得了"无法下药"的名声。然而,研究人员仍然在寻找其致命的弱点,因为KRAS突变引发的癌症既常见又致命。图片来源:http://cn.bing.com现在,Sanford Burnham Prebys和PHusis Therape
多篇CNS及其子刊报道癌症相关蛋白质研究进展
2019年5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蛋白质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正所谓致癌也蛋白,抑癌也蛋白。为了了解这些癌症相关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小编在本文中总结了近期CNS及其子刊上关于癌症相关蛋白质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1】Nature:揭示NNMT是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主代谢调节蛋白DOI: 10.1038/s41586-019-1173-8在一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环状RNA在先天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
2019年5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共价闭合的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由前体mRNA反向剪接数千个基因的外显子产生的。它们通常低水平表达,并经常表现出细胞类型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模式。鉴于circRNA的环状构象与线性mRNA对应物的序列重叠,对它们(特别是它们的功能)的研究充满挑战性。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
研究发现环状RNA适配体的高效表达方法
RNA适配体是一种短RNA,可通过结合细胞内的分子或蛋白质调节细胞内进程。尽管RNA适配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它并没有其他RNA技术广泛应用,主要问题是它们不能高浓度表达,从而不能有效调节蛋白质功能,同时也阻碍了RNA装置,例如RNA代谢物生物传感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应用。通常,基于RNA的生物传感器是通过融合适配体来构建的,这些生物传感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无法检测到荧光信号。基于以上
Nat Nanotechnol:利用金涂层纳米颗粒使得检测超低水平的miRNA成为可能
2019年5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检测血液样本中超低水平microRNA(微小RNA, miRNA)的新方法,这可能能够更快地和更有效地诊断癌症和其他疾病。他们使用纳米颗粒结合靶miRNA,使得它们易于提取。这种方法的一个主要益处之一是即便miRNA在血液样本中的含量很少,它也是有效的,而在此之前,需要更多的样本来提取类似
曹雪涛团队发现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 可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自然—免疫学》发表研究论文,报道该团队发现一种能够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lncRNA)——Lnczc3h7a,并揭示了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曹雪涛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该新型RNA分子及其独特免疫调控方式的发现,为天然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增添了新认识。”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细
我国科学家深度“解码”环形RNA
环形RNA是一类广泛表达、但在生物体内功能不详的新型非编码RNA分子家族。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最新研究发现,环形RNA就像参与天然免疫系统调控稳定的“天使”一样,管理着抗病毒“卫士”——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环形RNA会被大规模“清除”从而释放抗病毒“卫士”PKR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而在抗病毒“卫士”PKR过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
外泌体最新研究进展
2019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外泌体是(exosome)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脑脊液和母乳等多种体液中。外泌体从发现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最初被认为可能是细胞的“垃圾
Cell:新研究揭示人体体液中存在6种胞外RNA货物类型
2019年4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为了开发由胞外RNA(extracellular RNA, exRNA)介导的细胞-细胞通讯图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胞外RNA通讯联盟(NIH Extracellular RNA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创建了exRNA图谱资源(https://exrna-atlas.org)。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
RNA干扰被发现是人类神经早期发育的“保护伞”
我国科研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神经前体细胞可以利用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抵抗寨卡病毒感染。这一研究首次发现RNA干扰抗病毒免疫机制在人类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研究》上。在这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从寨卡病毒对人神经前体细胞独特的感染嗜性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