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质毒性
深度视觉蛋白质组学
基因突变
组蛋白
DNA
去乙酰化
损伤修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Dnmt3a
EchoBack-CAR T细胞
3D模型
杏仁核
IL-17
造血干细胞
体感皮层
胶质母细胞瘤
Nature:再生医学新突破!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多能性干细胞构建多区域肝脏类器官,为肝病治疗带来新曙光
这项研究不仅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器官再生医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正朝着一个不再依赖器官捐献的未来迈进。
厉害了!超声波“遥控”CAR-T细胞!Cell:一种名为EchoBack-CAR T细胞的新技术,有望成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来自南加州大学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EchoBack-CAR T细胞,其有望成为实体肿瘤治疗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每天接触的塑料,正悄悄“毒害”你的肾!最研究显示聚苯乙烯微塑料激活DDIT4,引发肾脏自噬凋亡风暴
本研究利用3D肾脏类器官模型,发现聚苯乙烯微塑料可诱导肾单位祖细胞自噬和凋亡,损害肾脏发育,DNA损伤诱导转录4在其中起关键介导作用,揭示了微塑料致肾毒性的分子机制。
两篇Cell 揭秘细胞因子与大脑的“爱恨情仇”!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不仅能指挥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
这两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免疫-神经”双向调控模型:促炎细胞因子(如IL-17A/C)和抗炎因子(如IL-10、IL-17E)可以在同一神经元上,通过不同受体通路相互拮抗,调节情绪和行为。
Nature:新研究表明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有潜力预防高风险的人群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一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与预防某些人的AML进展之间可能存在联系,这是积极的。
Nature:深度视觉蛋白质组学揭示肝脏疾病中的蛋白质毒性新机制
本文研究通过深度视觉蛋白质组学技术为AATD的病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相关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蛋白质毒性的分子基础,还为未来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Cell: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在细胞分裂间期,FOXP2通过叉头结构域(Forkhead Domain)与DNA紧密结合,这种物理性束缚如同给polyQ"套上保护鞘",有效阻止了异常聚集。
《细胞》子刊:吃太油,毁肠道!科学家发现,高脂饮食能在48小时内破坏肠道稳态,加速炎症和肠道损伤
研究者们发现,48小时的高脂饮食竟然就会损害小鼠肠道第3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3)产生IL-22的能力,持续长达21天。
Nature:科学家揭秘DNA损伤修复的幕后英雄,组蛋白H1去酰胺化或为癌症治疗带来新曙光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H1去酰胺化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分子机制模型,相关研究发现不仅丰富了科学家们对染色质动态调控的理解。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一种名为速激肽(tachykinin)的肠道激素在食物选择中发挥了重要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