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人类海马体精细亚区处理工作记忆的神经动力学机制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作为知觉、长时记忆和动作之间的接口,是思维过程的基础支撑结构。海马体则被认为是执行工作记忆认知功能的重要脑区,人类电生理研究一致发现,海马体单个神经元在工作记忆加工中持续放电。然而,海马体由不同的精细亚区组成,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结构,各精细亚区如何参与并协同完成工作记忆认知活动

2021-12-08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靶向NKCC1在脑疾病中的药理工

进口氯离子NKCC1和出口氯离子KCC2是神经元氯离子浓度的关键调节剂。NKCC1/KCC2表达缺陷与多种脑疾病相关。

2021-10-28

麻省理工学院仿藤壶胶研制的新粘合剂可快速密封外伤伤口

 受海洋生物藤壶粘在岩石上的粘性物质的启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设计了一种生物相容的粘合剂,可以密封受伤的组织并止血。即使表面被血液覆盖,该粘合剂也可粘附,并在约15秒内形成密封。研究人员分析藤壶胶的独特成分发现,帮助藤壶附着在表面的粘性蛋白质分子悬浮在一种油中,可以排斥水和表面上的污染物,使粘性蛋白质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研究人员模仿这种胶水,开

2021-09-04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报道华东理工大学在酶工程方向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志敏教授课题组在酶工程方向取得新进展,有关成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以“Iterativeconformational dynamics-guided protein engineering reshapes biocatalystpropertie

2021-09-08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防汗“电子皮肤”用于可穿戴监视器监测皮肤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防汗“电子皮肤”,即嵌入传感器的舒适的粘性贴片,可用于长期持续监测佩戴者生命体征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展。即使出汗,传感器也不会出现故障或脱落。该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超薄层蚀刻,以类似于剪纸状图案贯穿贴片制造人造汗管,如同人类皮肤上的毛孔。该设计确保汗水可以通过贴片逸出,防止刺激皮肤和对嵌入式传感器的损坏,

2021-07-19

美国麻省理工:小分子靶向” 不可药物化”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2021年5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美国麻省理工在Nature Reviews | Drug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targeting 'undruggable' transcription factors with small molecules的综述性文章。在这里,作者回顾了目前对转录因子介导的基因调控的理

2021-05-24

以色列理工学院:靶向纳米药物治疗前列腺癌

近日,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者在Drug Resistance Updat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nanomedicine modalities for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的文章。前列腺癌(PC)是美国男性第二常见的死亡原因。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引入新的治疗方法、先进的功能成像和诊断方法、下一代测序以及改进现有治

2021-06-08

华大智造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50家聪明公司”榜单

11月19日,国际知名权威科技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在苏州正式公布了 2020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50家聪明公司”(TR50)。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智造)入选该榜单。华大智造执行副总裁刘健代表领奖自 2010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依据高精尖科技创新及成功的商业模式两大核心指

2020-11-20

武田药代动力学指导下的血友病管理工具myPKFiT®获批,为中国A型血友病患者开启个体化治疗新时代

武田中国宣布,药代动力学(PK)指导下的A型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I缺乏)管理工具myPKFiT®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适用于16岁及以上(体重45 kg及以上)接受百因止®(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治疗的A型血友病患者。

2020-11-19

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Gilman Kit Hang Siu 研究团队:纳米孔测序分析香港第三波疫情或由外地输入

 7月初起,中国香港特区出现第三波新冠病毒大规模传播。7月底,香港文汇报、轻新闻、icable TV、now TV等多家媒体报道:香港理工大学副教授Gilman Kit Hang Siu(萧杰恒)研究团队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对26名病人病毒样本进行SARS-CoV-2溯源研究,发现确诊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株属同类(“G型病毒株”的变种“GR型病毒株”)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