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看鸟类是怎么学习唱歌的

也许斑胸草雀的叫声有时候并不那么好听,甚至不如宠物狗的吠声。但是,在雄性斑胸草雀求偶的时候唱歌的声音却十分婉转动听,而且变化无穷。最近,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鸟会哼出如此多的旋律。实际上,当幼鸟跟着父亲学唱歌时,会自动把之前已经学会的乐句过滤掉,这样就能够专注于学习不熟悉的部分。这一机制也适用于解释其它动物,包括人类,在学习复杂的技术时的机制。

2016-01-18

science:鸟类的“食,色”博弈

如果你跟你老婆都饿了,但煎饼店的老板只给你老婆做饼吃,你该怎么办?(老板跟你老婆真没啥事儿,重点在觅食上)。但如果是大山雀(生活在欧洲与亚洲北部地区),一方宁可等对方先吃完,自己饿着,也不会离开去寻找新的食物。

2015-11-17

秘鲁安第斯山脉现鸟类新物种 全身彩色吃果实

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鸟类学者8月8日在秘鲁安第斯山脉考察时发现了一种全身彩色、吃果实的鸟类新种,并为之命名。这一发现的论文发表在了美国鸟类学者协会的官方出版物《海雀》(The Auk)杂志上。 该鸟类新种被命名为“Sira Barbet”,学名为“Capito fitzpatricki”。该鸟类的面部为黑色,腹部呈灰白色,胸部是鲜红色。

2015-03-26

Nature:郑晓廷等早期鸟类繁殖行为研究获进展

3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以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Fritz Huchzermeyer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Early Cretaceo

2013-03-18

PNAS:人类很可能引发了史前鸟类灭绝

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指出,人类在偏远太平洋岛屿的殖民可能造成了将近1000种被称为非雀形目陆地鸟的大型、不能飞行的鸟类的全球性灭绝。自从公元前10000年以来,物种就在以空前的速率消失,而这个时期被称为全新世。

2013-03-29

科学家创建鸟类鸣管3D模型揭开唱歌秘密

腾讯科学讯(过客/编译)丹麦研究人员已经制作了斑胸草雀的微小发音器官模型。这项研究识别了鸣管器官如何适应于颤音,甚至如何在飞行过程中也能进行调整。根据这个团队的研究,尽管进一步了解了鸟鸣中的神经控制,但是对鸟类身体方面的能力了解的较少。   3D模型的正反面,展示了被肌肉所环绕的骨头。

2015-03-26

:新研究称鸟类“印记行为”与甲状腺激素有关

刚出生的雏鸟会将首次看到的移动物体视为“父母”,这就是鸟类的“印记行为”。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鸟类脑内的甲状腺激素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印记行为”是通过直接印象进行的学习行为,只限于鸟类出生后很短时间内,错过了这段时间,这种学习能力就会丧失。

2012-11-18

Nat Commun:发育-鸟类耳朵的发育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识别出了对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耳朵发育来说很关键的分子。这两项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导致听力形成的机制的认识,并且对于了解在听力受损情况下怎样解决听力恢复的问题也有意义。

2014-05-20

不能飞行鸟类进化的新转折

平胸类鸟——它们中有些是最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它们是通过飞行散布到地球的遥远角落,而不是因为地块分裂迫使它们离散。这项研究说,只是在地块分开之后,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2014-05-23

中国早白垩世反鸟类研究获新进展

反鸟(Enantiornithes)是一支已经灭绝的原始鸟类,是中生代数量与种类最多的初鸟类。据初步统计,仅我国东北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已命名了近27个种,然而有关种类之间的对比研究非常少见,高阶分类单元之间的关系仍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