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信使”细胞能够促进骨骼愈合
2019年5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骨骼如何愈合,它们怎么能愈合得更好?根据最近发表在eLife杂志上的USC干细胞研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新发现的“信使”细胞群。相应的作者,干细胞生物学副教授Francesca Mariani说:“美国有近50万患者每年骨修复失败,刺激这些'信使'和其他关键细胞类型可以加速修复。”在他们的研究中,第一作者Stephanie T. Kuwahar
我国科学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来源外泌体在骨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苏佳灿教授研究团队在抗骨质疏松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团队论文题目为“Reversal of Osteoporotic Activity by Endothelial Cell-Secreted Bone-Targeting and Biocompatible Exosomes”的研究成果于2019年4月10
外泌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肺癌作为一种高度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新增癌症病例的13.2%,占所有癌症相关死亡的25.9%,平均5年生存率18.1%。此外,大量临床数据也表明,早期肺癌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晚期肺癌患者。外泌体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直径为30~100nm的微小囊泡,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调控过程后由细胞主动分泌的一种物质。虽然几乎机体内的所有类型细胞都能够分泌外泌体,如:网
Cell Rep:新研究有助于修复受损外周神经系统
2019年4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当从中枢神经系统招募健康细胞时,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我修复。该发现对未来治疗影响儿童的衰弱和威胁生命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例如肌营养不良症,格林 - 巴利综合症和腓骨肌萎缩症。该研究将发表在4月2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研究人员发现,当通过化学手段破坏中枢
发现骨骼生长新机制---生长板中存在干细胞壁龛
2019年3月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道小鼠的骨骼生长与血液、皮肤和其他组织产生新细胞的原理是一样的。这与之前认为骨骼生长依赖于有限数量的逐渐耗尽的祖细胞的认识相矛盾。如果这些新发现也适用于人类,那么它们可能会对治疗患有生长障碍的儿童做出重要贡献。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2月2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r
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皮肤烧伤获解放军医院立项!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作为21世纪生物医学的前沿学科其相关行业发展历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广州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建设国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库,组建细胞存储华南分库。广州共建有两个分库,分库之间距离20公里,完全按照“三防”战备要求建设。国家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库自组建以来,积极相应国家政策,在干细胞领域中不断做出新的突破。干细胞研究、细胞衍生物应用方向等工程技术成果,为我国成为一个
Science:脂肪细胞释放的含脂质外泌体竟能调节巨噬细胞
2019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释放出一种充满脂质的颗粒,这种颗粒在免疫功能和代谢中起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lipase-independent pathway of lipid release and immune modulation by
Cell:调节自然杀伤细胞功能有望治疗外周神经损伤
2019年2月11日/生物谷BIOON/---在外周神经完全受损的动物模型中,受损的轴突会被降解掉,从而允许健康的轴突再生。但是,人类很少遭受完全的轴突损伤。相反,轴突往往会部分受损,从而导致神经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也称作神经病理性疼痛),即一种与神经创伤、化疗和糖尿病相关的难以治疗的慢性疼痛。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Michael Costigan博士及其团队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技术有望填补自闭症治疗空白
近期,以色列一家名为Stem Cell Medicine Ltd(SCM)的生物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治疗神经疾病的新方案,利用一种创新性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技术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外泌体作为近几年生物领域的前沿之一,始终备受关注。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狭窄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往往会产生狭隘的兴趣
新辅助化疗失败竟是因为外泌体,外泌体帮助癌细胞在肺部“落户”
我们都知道新辅助化疗主要是用于一些中期肿瘤患者,它可以帮助缩小肿瘤的大小,再通过手术或放疗等治疗方法治愈肿瘤。然而,在一些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后,却发现:它不仅没有缩小肿瘤,还成为肿瘤的“帮凶”,帮助肿瘤搬家。那么,它为什么会“叛变”的呢?科学家们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近日,由米歇尔·德·帕尔马(Michele De Palma)领导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对这一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