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能够“驯化”人类基因组的特殊蛋白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个庞大且神秘的人类蛋白质家族进行了一项基因组和进化研究,从而发现这些蛋白质或许能够调节人类基因组中数百万个转座子元件,相关研究也揭示了一个大型的物种特异性基因调节网络,该基因调节网络或许会影响人类机体生物学机制、健康和疾病等。
Cell子刊:科学家提出利用CRISPR加快植物驯化
在存在的30多万种植物物种中,仅三种物种---水稻、小麦和玉米---占据着人们消费的大多数植物食物,这部分上是因为在农业历史上,让这些农作物最容易收割的突变产生了。但是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利用CRISPR技术,人们不必等待大自然协助植物驯化。
研究发现大豆驯化过程中锌指蛋白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大豆油脂含量
大豆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油的主要来源。种子中的油脂含量在驯化中受到人工选择而不断提高,成为大豆的重要农艺性状。目前大豆油脂代谢的生化途径已比较清楚,但其调控机理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
PLoS ONE:喵星人的驯化史
喵星人如今具有如此高的地位并非偶然。最近一项研究表明,5000年前中国的农民就开始驯养一种叫做“豹猫”的野生猫科动物。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猫不止一次接受驯化(5000年前的中国,以及更早时候的中东地区)。同时,该研究也表明农业的兴起使得家猫的出现成为必然。
家猫是如何被驯化的?
一些野猫(F. silvestris)约于1万年前在中东被驯养,这些野猫成为家猫的祖先。图为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也称为沙漠猫,是野猫的一个亚种。图片来源:wikipedia.com人类和猫已经共同生活了至少9000
PNAS:新大陆牛是已灭绝品种经过多次驯化的后代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发现,诸如德克萨斯长角牛等旧美洲牛的祖先世系包括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被驯化的牛。 此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现代牛源自对现在已经灭绝了的欧洲野牛的两次驯化:来自欧洲和中东地区的普通牛(taurine)系和来自印度次大陆的瘤牛(indicine)系。美洲品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属于普通牛,它们源自于15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者引入北美的新大陆牛。
Heredity:家禽驯化过程中的母系遗传
从供应肉蛋到斗鸡娱乐,家鸡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驯化之后,家鸡随人类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饲养最为广泛的家禽。关于家鸡的驯化问题,自达尔文时代以来就一直广受学术界关注。一系列工作表明,家鸡的主要野生祖先是红原鸡。为探讨家鸡的驯化历史,中科院院士张亚平领导的研究组基于母系遗传的视角,对收集到的家鸡和红原鸡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片段进行了分析。
Curr Biol:白逢彦等啤酒酵母菌的起源与驯化研究获进展
啤酒根据发酵工艺和所用菌种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爱尔(ale)啤酒和拉格(lager)啤酒。前者使用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发酵,酵母菌往往浮在上层,故又称上层发酵啤酒。后者在低温(1
Plant Cell:水稻芒的缺失受人工驯化选择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是由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经过人工驯化而来的。与野生稻相比,栽培稻的很多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改变使得栽培稻更加适合早期的农业种植,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如栽培稻种子落粒性的降低、茎秆直立生长、枝梗数目和小穗数目的增加、种子附属物芒的退化消失,甚至种子壳色和果皮颜色都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