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代夫讲述中国甘薯产业蜕变之路
30多年前,小小的甘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芋”,是中国人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活口粮,而如今,昔日的救命粮早已慢慢淡出人们的餐桌,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作为一种休闲保健食品而出现。今天的国庆特别报道,就让我们通过一位首席科学家的讲述,来听听我国甘薯产业的嬗变之路。
PNAS:三趾马泄露青藏高原天机 400万年前已达现高度
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为首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对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上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三趾马骨架化石进行运动功能分析,从而虚拟再现了其生态环境,并据此推测出青藏高原在46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的古海拔高度。4月23日,PNAS的网络版(Early Edition)披露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重配方伊马替尼(imatinib)消除吗啡耐受性
根据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重配方常见癌症药物伊马替尼(imatinib,又名Gleevec格列卫)已在大鼠中消除了吗啡耐受性,这是朝提高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效果迈出的重要一步。 麻醉药是一种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药物,如吗啡。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对这些药物疼痛减轻作用的耐受性,需要增加剂量来控制疼痛。在某些情况下,麻醉剂变得无效。
马颖:临床试验是生物类似物上市的关键因素
生物谷BIOONNEWS讯 生物类似药指与已被批准上市的生物制药在功能、结构上均非常相似的一类药。这类药是专利生物药的接任者,使用重组DNA技术制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与对照药具有可比性,并被证明在质量、临床前和临床表现等方面,与对照药均具有可比性,一般在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到期后方能被批准上市。
Biomaterials:马光辉等黏膜免疫投递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温敏性水凝胶作为黏膜免疫投递系统的研究中获得进展。研究论文Thermal-sensitive hydrogel as adjuvant-free vaccine delivery system for H5N1 intranasal immunization在生物材料类顶级期刊Biomaterials上发表。
奶牛新病毒——施马伦贝格
德国弗里德里希—勒夫勒动物卫生研究所日前宣布,针对德国西部地区一些养牛场近日有奶牛出现“不适”症状的情况,该所研究人员在部分病牛血液样本中检测出一种新病毒。按照血样来源地,研究人员暂时将这种病毒命名为“施马伦贝格病毒”。 据介绍,新病毒属于正本雅病毒属。该类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常见于大洋洲、非洲等地,可导致染病的动物早产或难产等。
JVP:埃氏马与现代真马属同一种
图1:下层(A,C,E,G,I,K)与上层(B,D,F,H,J,L)埃氏马化石的头骨(A,B),下颌(C,D),第三掌骨(E,F),第三跖骨(G,H),上颊齿列(I,J)与下颊齿列(K,L)(王世骐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世骐副研究员及邓涛研究员研究了临夏盆地早更新世龙担地点的真马——埃氏马(Equus eisenmannae)化石。这一批材料采自龙担剖面的上下两个层位。
诺华宣布奥马珠单抗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诺华今天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Xolair(R)(奥马珠单抗)用于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CIU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该病在美国以外的地区也被称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
PNAS:解决马的驯化之谜
近日, 国际著名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提出,家马很可能起源自欧亚大陆草原—也就是今天的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并且随着牧群的扩展而不断与野马杂交繁殖。 科研人员长久以来对马的早期驯化历史有争议:考古学证据提示马是在欧亚大陆西部草原驯化的,而来自现代母马的遗传证据指向了跨越广大的地理区域的多重驯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