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细胞·代谢》:南京医科大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在最近的《细胞·代谢》杂志上,南京医科大学的刘星吟教授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2],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和肠道微生态,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ILA可以使

2023-06-20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甘草根天然成分与顺铂协同治疗有望治愈骨肉瘤

骨肉瘤(OS)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OS通常发生在长管状骨的骨骺中,容易转移,尤其是转移到肺部,这是O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023-05-08

重庆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综述了外泌体纳米免疫治疗胶质瘤的方法

胶质瘤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5%,平均死亡率为4.43/100000,每年死亡16606例。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烷化剂化疗的标准疗法疗效甚微,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

2023-04-27

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PRMT1调节的坏死和结肠癌免疫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细胞死亡的特征是细胞肿胀、质膜破裂和细胞器破裂,这与凋亡和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坏死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由物理化学应激引起的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直到程序性坏死(称为坏死)被解开。

2023-04-27

陆军医科大学汪斌团队揭示了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异常RNA m6A修饰

在RNA上沉积化学修饰是调节基因表达的有效方式。

2023-04-27

南方医科大学首次证实,限时少吃,显著降低脂肪肝

这项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在患有NAFLD的肥胖成人中,限时饮食和能量限制饮食均能显著降低肝内脂肪含量和改善代谢紊乱,与能量限制饮食相比,限时饮食在降低肝内脂肪含量、肝脏硬度、代谢方面相似

2023-04-04

南方医科大:每周通话超30分钟,增加高血压风险

研究表明,通话时长过长显著增加高血压风险,每周通话超过30分钟,与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2%相关。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确认研究的潜在机制。

2023-05-08

台湾的中国医科大学研究者指出褪黑素通过增加Pax7的表达改善肌肉损伤和分化

扩大骨骼肌的恢复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许多生理和疾病过程是骨骼肌健康和功能的危险因素。

2023-04-18

JITC: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团队首次揭示,三级淋巴结构或可预测免疫化疗新辅助治疗长期预后

最近一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治疗中可谓是高歌猛进。在新辅助治疗领域,以CheckMate-816研究为代表的免疫化疗方案已经开始改变临床治疗格局,而近期大量的基础研

2023-04-24

昆明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外泌体circCCAR1为HCC患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HCC)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HCC是一种高度致命的肿瘤,通常在晚期发现。

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