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抗精神病药物奋乃静具有抗癌特性
北师大研究静息状态下脑区自发神经活动获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嘉等于2011年07月15日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Resting-state neural activity across face-selective cortical regions is behaviorally relevant的文章。
Brain,Beh,Immu:静息性中风或可引发帕金森疾病发生
2012年12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者首次揭示了,表面看似健康的人如何发生帕金森疾病的。严重的中风就和帕金森疾病发病相关,研究者在文章中发现,小型中风,俗称为静息性中风可以引发帕金森疾病的发生。
PLoS One:静息态脑功能协方差网络研究获突破
静息态脑功能协方差网络研究 近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左西年等人在PLoS One期刊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研究结果"Resting-State Brain Organization Revealed by Functional Covariance Networks",在这项研究中...
Nature:研究揭示激发态β2-肾上腺素受体的结构
该研究报告了与不同激动剂(即BI167107、hydroxybenzyl isoproterenol和内源性激动剂“肾上腺素”)形成复合物的、完全具有活性的人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的三个结构。 β2AR是一种“G-蛋白耦合受体” (GPCR),后者是很多临床药物作为作用目标的普遍存在的膜蛋白。我们对它们与其内源性激动剂相结合的分子过程及其激发效应蛋白的分子过程仍很不了解。
房静远: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在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介绍了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房教授是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主要从事胃肠癌的临床研究工作。
Nat.Gen:刘静宇等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致病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刘静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的致病基因。2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向世界披露了中国科学家在颅内钙化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突破。
PNAS:朱平等病毒转录态原子模型获进展
4月6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和孙飞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方法,首次解析了处于转录过程中的双链RNA病毒的近原子分辨率(4.1Å)三维结构,并构建了该病毒转录态的全氨基酸原子结构模型。
PNAS:非转基因原态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获进展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了非转基因,初始原态人类多能干细胞的产生,并详细介绍了两种实验方法路径,这将有助于干细胞多能状态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