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三趾马泄露青藏高原天机 400万年前已达现高度
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为首的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论文,对在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上新世地层中发现的三趾马骨架化石进行运动功能分析,从而虚拟再现了其生态环境,并据此推测出青藏高原在46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的古海拔高度。4月23日,PNAS的网络版(Early Edition)披露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第八届青藏高原科技奖揭晓 10人获奖
为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奋发进取,献身青藏高原科技事业,促进青藏高原社会与经济发展,在有关单位和专家推荐基础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对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评审,经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决定授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白军红等10人“第八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PLoS ONE:傅伯杰等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近日,国际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A Policy-Driven Large 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uant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Mol Biol Evol :张亚平等藏獒高原适应机制方面研究获进展
家犬是最早随人类活动扩散到全世界的家养动物,和人类适应相同的自然环境。作为青藏高原上的土著犬种,藏獒表现出对高海拔高寒、低氧环境很好的适应性,例如非常厚的皮毛来抵抗低温和强辐射,发达肺脏器官来应对低氧环境等等。然而目前,对藏獒适应极端高原环境的遗传基础尚不清楚。
Nat Commun:鸟类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基因组学证据
地山雀(Parushumil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种,属山雀科鸟类。由于其形态特征与地鸦相近,曾长期被认为是鸦科鸟类,并被命名为“褐背拟地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雷富民研究员领导的鸟类学研究组与诺禾致源合作,对地山雀开展全基因组denovo测序,同时对另外两种山雀(大山雀和黄颊山雀)以及黑尾地鸦进行了重测序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