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研究进展一览
2019年3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寨卡病毒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Nat Microbio:蚊子来源的蛋白有助于预防寨卡病毒感染DOI: 10.1038/s41564-019-0385-x通过靶向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唾液中发现的蛋白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减少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该研究的作者说,这一发现表明研究人员如何开发针对寨卡病毒和类
Nat Microbio:蚊子来源的蛋白有助于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2019年3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通过靶向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唾液中发现的蛋白质,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减少了小鼠中的寨卡病毒感染。该研究的作者说,这一发现表明研究人员如何开发针对寨卡病毒和类似蚊媒病毒的疫苗。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目前没有针对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治疗方法,这种感染在2015年爆发期间造成了大
曹雪涛等发现树突状细胞参与免疫炎症表观调控机制
2月26日出版的新一期《免疫学》(Immunity)杂志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一种称为lnc-Dpf3的新型长链非编码RNA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DC)体内迁移进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DC是一类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在激活机体免疫应答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调控作用。一旦感知病原体入侵,DC会成熟并迁移至淋巴结等发挥免疫功能,如果
艾尔建保妥适(Botox,肉毒杆菌毒素A)新适应症获美国FDA受理
年03月09日/生物谷BIOON/--艾尔建(Allergan)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该公司提交的一份补充生物制品许可(sBLA),扩大Botox(保妥适,通用名:onabotulinumtoxinA,肉毒杆菌毒素A)标签,用于治疗儿科患者(2岁及以上)上肢和下肢痉挛。小儿上肢痉挛适应症已被授予6个月优先审查,处方药用户收费法目标日期(PDUFA)预计在2019年第二季度。
研究发现“老药”卡博替尼对c-KIT激酶突变驱动的胃肠间质瘤具有抑制作用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课题组和刘静课题组在老药新用方面取得又一进展,发现已上市的靶向药物卡博替尼对于含有c-KIT激酶原发性突变或继发性耐药突变的胃肠间质瘤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目前该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Cancer Letters(2019, Jan 23, doi: 10.1016/j.canlet.2019.01.024)。胃肠间质瘤(GISTs)是消化
阿斯利康Brilinta(替卡格雷)大规模心血管预后III期研究显著降低MACE风险
2019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评估抗凝血剂Brilinta(替卡格雷)心血管预后的III期临床研究THEMIS达到了主要终点。该研究于2014年初启动,在19000多例既往无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MI)或中风、存在冠心病(CAD)和2型糖尿病(T2D)的患者中开展。结果显示,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Brilinta联合阿司
Stroke:更年期女性摄入低卡饮料可能会导致中风风险升高
2019年2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绝经后的女性中,每天饮用多种减肥饮料会导致动脉阻塞,特别是小动脉引起中风的风险增加。这是首批研究饮用人工加糖饮料与特定类型卒中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之一,这些研究涉及一大群种族多样化的绝经后妇女。虽然这项研究确定了饮食与中风之间的关联,但它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因为它是一项基于自我报告的关于饮食饮料消费的信息的
Science:之前的登革热病毒感染可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2019年2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巴西和尼加拉瓜的研究人员通过追踪了生活在位于巴西2015年寨卡病毒疫情爆发的核心地区的贫困社区的将近1500人,发现人们对登革热病毒的免疫力越高,他们遭受寨卡病毒感染的风险就越低。他们还提供证据表明巴西的寨卡病毒疫情已基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足够多的人获得了免疫力,从而降低了这种病毒传播的效率。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2
武田减毒四价疫苗TAK-003关键性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2019年01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其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TIDES)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首次分析显示,TAK-003在预防由4种血清型中任何一种引起的登革热都有效。虽然对大量数据集的审查仍在进行中,但TAK-003的耐受性良好,迄今为止没有重大安全问题。目前,TIDES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获
曹雪涛团队发现乳腺癌患者易发淋巴结转移新机制
肿瘤原发灶能够诱导远端转移器官中基质和相关免疫细胞成分与功能变化,形成一个利于肿瘤细胞定居生长“土壤”的 “肿瘤转移前微环境”。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淋巴结转移是临床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因此,探索肿瘤淋巴结微环境变化机制、寻找预测和干预肿瘤转移的靶标和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与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