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Genetics:复旦大学王陈继研究组发现前列腺癌线粒体分裂调控新机制
2017年4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前列腺癌中SPOP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的部分潜在分子机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晓锋博士和王洁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和余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线粒体是细胞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线粒体的融合(fusion)与分裂(fission
药明康德宣布完成收购辉源生物
上海2017年5月15日电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开放式能力和技术平台公司药明康德今日宣布,其对临床前药物研发外包公司辉源生物科技(HD Biosciences, HDB) 的收购正式完成。辉源生物总部位于上海,是业内领先的临床前研发服务平台,主要提供药物靶标验证、基于微孔板的体外药效评价、活性化合物识别、先导化合物发现、体内药理学研究等一系列的临床前药物研发服务。
陈竺、陈赛娟最新PNAS文章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nditional knockin of Dnmt3a R878H initiates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mTOR pathway involvement”的文章,分析了DNMT3A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发现mTOR通路激活是白血病致病机理中的关键参与者,并且也揭示出了mTOR抑制剂对DNMT3A突变相
陈子江教授课题组在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5月12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Cell Research》杂志(IF=14.812)在线发表了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陈子江教授课题组线粒体移植技术研究的新成果。线粒体移植技术,即俗称的“三亲试管婴儿”所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陈子江教授课题组率先在人类受精卵中实施第二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疾病的遗传,为“三亲试管婴儿”的临床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标志着山东大学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
章晓辉教授课题组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最新成果
3月6日,《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在线发表了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章晓晖教授课题组关于大脑关联学习的内嗅皮层−海马环路机制的重要发现。此论文将作为封面推荐文章正式发表于4月刊《自然•神经科学》。
陈竺院士已被授予10个院士头衔
4月12日,陈竺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他被授予的第10个院士头衔。陈竺于1981年获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 1989年获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肿瘤发病基础专业博士学位。
生物谷专访—陈炜教授
编者按: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医院实现对人、物、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工作,能将医疗过程中的各方以数字的方式连接起来。智慧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健康行业应用的结果,它整合了ICT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实现患者
陈晓迪博士: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
3月11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肿瘤免疫+”研讨会:Better Together 在上海粤海酒店继续进行。普瑞基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晓迪博士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生物信息分析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挑战与机遇”的精彩报告。
新药研发受重视 陈凯先聚焦生物医药临床试验
在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协主席、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凯先带来两个提案,聚焦生物医药临床试验,旨在加快新药研发。"中国的药物研发能力本身就比较薄弱,如果审批再比较慢,那在国际上的竞争
陈璞:微尺度组织工程新方法用于三维图案化细胞
3月4日讯,由生物谷主办的“2017疾病特异性模型研究及应用研讨会”汇集了生物科学家、生物医学工程师、临床专家等业界大咖,当然也有一些新面孔,本会议最后一位报告人是去年刚刚归国的陈璞教授。陈教授自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即赴美国,先后在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哈佛麻省理工健康科学与技术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金丝雀癌症早期诊断中心从事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相关的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