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实验室Sami Djoulah博士——HLA抗原系统助力医学应用
众所周知,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近年来,众多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表明,我们可以利用免疫系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望解决很多之前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像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若说免疫系统,便不得不说一组基因群:MHC——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它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种属动物的MHC及其抗原命名不同,但其结构组成、组织细胞分
免疫化学所James Rothman研究组招聘实验室技术员和博士后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James Rothman(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获奖者)研究组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端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将超高分辨率的关联光学和X光显微镜技术(Correlative Light (Super-resolution) and X-ray Microscopy Imaging (CLXM))应用到各种细胞生物学项目。目前工作主要围绕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时空调节机制,以及在疾
生物谷专访——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路研究员
编者按:以干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在神经、血液、心血管、生殖等系统和肝、肾、胰等器官的重大疾病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来自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路研究员是造血干细胞选择性剪接领域的资深科学家,也是国家青年**计划入选者。本次生物谷有幸请到陈路研究院与大家一起聊一聊,选择性剪接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应用。生物谷:陈研究员您好,很荣幸能邀请到您参加生物谷主办的2017(第九届)干细胞国际研讨会。
Human Gene Therapy: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陈小平课题组发表原代T细胞基因编辑和艾滋病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2017年6月9日,基因治疗领域权威杂志human Gene Therap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人原代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受体CXCR4和CCR5基因进行双敲除,并对基因修饰过的T细胞进行体外的攻毒试验,证明双敲除的CD4+T细胞可以同时抵御X4-嗜性和R5-嗜性的HIV-1病毒株感染
单碱基替换重塑超级干细胞:访生物物理所博士研究生杨济平
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通过替换病变、衰老的成体细胞,达到恢复组织器官稳态和功能的目的。这一技术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大问题,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年来,科学家们从改善移植物活力、调控移植微环境以及制备辅助支架材料等方面进行着种种尝试,试图突破这两大再生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7月7日,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光慧课题组、北京大
Nature子刊:中科院广州生物院陈小平研究组揭示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外泌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2017年6月26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Oncogenesi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Exosomes from Plasmodium-infected hosts inhibit tumor angiogenesis in a murine Lewis lung cancer model”。研究首次发现疟原虫感染小鼠血浆
【Neuron】浙大陈忠教授利用光遗传技术控制颞叶癫痫全身性发作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一种长期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以脑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反复且突发性的抽搐为特征。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癫痫,而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更高。癫痫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发作时患者口吐白沫、肌肉强直,身体遭受严重伤害。历史上,梵高、凯撒大帝、拿破仑等名人都曾饱受癫痫的伤害,大量患者甚至猝死。除对身体的伤害以外,患者的心理也常会发生严重影响,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在癫
线粒体自噬Warburg效应介导apelin促血管平滑肌增值——生物谷专访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线粒体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线粒体的基因突变、呼吸链缺陷、线粒体膜的改变等因素均会影响整个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病变,包括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肿瘤等。为此在即将召开“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之际,生物谷专访了南华大学陈临溪教授。生物谷:陈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此次接受生物谷的邀请来参加“2017线粒体相关疾病研讨会”,并在会前接受专访。我们
安进张明强博士:我们需要“中国原创”的临床证据
2016年12月25日,美国国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1世纪治愈法案》的最终版本,指出“真实世界证据”取代“传统临床试验”进行扩大适应症,这一法案的推出惊动了医学科学家,有科学家认为这一举措可能会加快药品获批,但可能会降低了审评的科学性,然而,有些科学家觉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医学评价体系,一夜之间回到了“解放前”。基于此问题,来自安进亚洲研发中心张明强总经理阐述了他的观点。我们需要“中国原创”的临
PLOS Genetics:复旦大学王陈继研究组发现前列腺癌线粒体分裂调控新机制
2017年4月27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揭示了前列腺癌中SPOP基因突变促进肿瘤的部分潜在分子机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晓锋博士和王洁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陈继青年副研究员和余龙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线粒体是细胞主要的能量形成所在。线粒体的融合(fusion)与分裂(f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