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菲与脑防委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 卒中防控体系,十百千万逐级全覆盖北京2017年11月17日电 /美通社/ -- 今天,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以下简称脑防委)与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赛诺菲中国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期培养创新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全民脑卒中防控意识,共同搭建中国卒中防控网络体系。合作主要覆盖政府合作及公益活动、脑卒中防治教育培训、临床科研和规范诊疗项目支持等三部分内容。 卫计委脑防委
嵩山扶正自然疗法瞄准慢性病防控
近日,由国家卫计委和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主办,登封市中医院承办的嵩山扶正自然疗法基层慢性病防控成果研讨会在河南登封举行,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的30余名专家和农村医务工作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为主线,总结研讨嵩山扶正自然疗法在老年慢性病防控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针对基层慢性病实施精准防控,为其他各地结合当地医养环境、推动地方特色中医
中科院院士赫捷:肿瘤防控有四个难点
“预防难、发现晚、不好治、不规范。”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赫捷在11月1日的“国际肿瘤防控大会暨国家癌症中心肿瘤防控研讨会”(以下简称肿瘤防控大会)上发出的声音。预防难是因为癌症的流行病学数据缺失、发病机制复杂、高危因素控制难;发现晚是因为癌症有效筛查技术少、筛查成本高、早诊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不好治是指癌症治疗效果差、复发转移率高、精准性差、副作用大;
科学家新发现胎儿心脏发育或有助防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的发病率占全部妊娠的15%左右,多数为早期流产。英国利兹大学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说,胎儿心脏的主要结构会在怀孕期间的短短4天内形成,由于很多情况下流产与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相关,这一新发现有助科学家更深入认识流产原因并开发相应干预技
王辰院士:呼吸病成慢病防控短板
一提到慢病,人们首先会想到高血压、糖尿病,甚至肿瘤,而作为与前三者并列为四大慢病的呼吸系统疾病,却长期受重视不足。“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呼吸病情况更加严峻,是我国慢病管理体系中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补齐呼吸病防治短板,对于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建设国民健康体系至关重要。呼吸病是四大慢病之一需提高全社会关注据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位列我国居民慢性病
梅毒防控重在检测策略 电化学发光法成主流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对社会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6年我国梅毒报告发病数居传染病类第三位,逾43万例,发病率高达31.967/10万。日前,在西安举办的“2017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陶传敏教授
在无症状时及时“抓住”肿瘤“痕迹”,癌症不再防不胜防!
在癌症增长得致命之前,寻求检测癌症的方法已经迈出了新的一步,新的概念验证数据表明,专门的血液检测可以发现由于肿瘤太小而无法用其他方式进行识别的突变型DNA碎片。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周二在芝加哥举行的年会上提出了这一突破性研究。它发现在124位晚期癌症患者的肿瘤中发现的73%的遗传突变也被发现出现在其血液中自由浮游的DNA中。此外,通过对患者的免疫系统白细胞进行测序,研究人员能够过滤出人类天然老化过程引
中国科学家揭示杂草稻遗传机制,指导精准防控
“杂草稻出现在田间,与正常的栽培水稻争阳光、水和养分,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与品质。杂草稻米粒口感坚硬粗糙,如果农民在收割时混入了杂草稻,大米就卖不出好价钱。”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樊龙江说。在田间,杂草稻是一枚“潜伏者”。从苗期开始,杂草稻就与栽培水稻一同拔节长叶,外形上极难区分,成熟后很快就落粒,种子“潜”入土中。杂草稻还能休眠——如果一块地改种玉米,种子就在土壤中休眠,隔
为何女性感染艾滋病防不胜防?根源原来在这里
【阴道细菌干扰了预防艾滋病产品的功能】本周四发表于《自然》杂志中的报道指出,一些特定种类的阴道微生物对预防HIV感染用品的干扰作用。据报道,每年HIV感染者中的女性人数超过百万,此次研究的目的是基于了解替诺福韦对预防艾滋病感染的作用。在使用药物预防艾滋病感染的进程中,男性的成功率非常高,而女性的药物预防作用令人失望,在2010年的一份报道中指出,女性使用替诺福韦可以使艾滋病感染率降低39%。在此次
抗血栓治疗新突破:新型小分子可成功防血栓,避免异常出血!
根据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破坏具有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危险的人群中的有害血栓,而不会增加其出血风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和克利夫兰诊所的新研究揭示了以前未知的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当与治疗分子操纵时,可以安全地预防血栓。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大约有 10 万美国人每年死于血栓形成。资深作者丹尼尔·西蒙博士,UH 克里夫兰医学中心主席 H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