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女总监Susanne Roederstein: 创新的一次性澄清技术,高效连接上下游工艺
【编者按】随着国内外生物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生物工艺技术被引入到生物制品的生产过程。在此过程中,细胞培养规模化、培养密度和表达量的快速提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上游技术的快速发展,却为
“旋转木马”上的蛋白质:昼夜节律和生理节律的连接点
有研究从分子原子层面,掀开了生理节律机制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地球每天的自转周期(20小时)被“编码”进了KaiC蛋白的原子层面结构。KaiC是蓝藻中的一种蛋白质,直径大小为10nm。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有关生物钟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生物钟的生理节律是如何决定的?而且该研究对于未来发展针对生理节律紊乱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血小板活化是连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心肌梗死(MI)的关键
一项最新研究高度支持血小板活化是连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心肌梗死的关键,同时对阿司匹林单独用药是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的有效措施提出了质疑。
NeuroImage:心理所系统评估人脑功能连接组功能一致性指标重测信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静息态脑功能及人类功能连接组的研究中,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大尺度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上,而对于局部脑功能连接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国内外实验室提出了某些方法来刻画功能一致性,并且其中一些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E3泛素连接酶RNF126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蛋白泛素化在维持细胞稳定性和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周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系统功能紊乱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等)产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蛋白泛素化过程由三种酶依次催化完成,包括泛素激活酶(E1)、泛素连接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E3泛素连接酶决定了泛素化底物的特异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可能是肿瘤靶向治疗的有效靶标。但是,目前大量的E3泛素连接酶的功能还不清楚。
PNAS: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精细调控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连接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icrotubule interactions in mitosis。
PNAS:蛋白质乙酰化修饰精细调控染色体着丝粒与微管连接的分子机制
近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教授与姚雪彪教授研究组的合作成果。文章标题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microtubule interactions in mitosis。
Nature:揭示连接压力和抑郁之间的特殊开关
促皮层素释放因子在细胞中的定位,促皮层素释放因子R1和R2位于伏隔核处。 Credit: (c) Nature (2012) 2012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肽类,当人们经历长期的压力时,这种肽类可以帮助大脑使得人们快乐地度过这个阶段。研究小组使用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试图去理解为何长期的压力可以引发人们虚弱的抑郁症。
:UV-B光形态建成中泛素连接酶COP1的表达调控机制
近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教授课题组完成的论文 Arabidopsis FHY3 and HY5 Positively Mediate Induction of COP1 Transcription in Response to Photomorphogenic UV-B L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