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ort:日本科学家发现抗病毒免疫新机制

天然免疫应答对于抵抗病毒的感染十分重要。RIG-I与MDA-5是最常见的细胞内部识别病毒RNA的信号分子,它们的识别与激活能够传递胞内的抗病毒免疫反应。MDA-5能够识别较长的双链RNA分子,而RIG-I识别的序列长度较短。

2015-04-16

cell hostµbe: 双重重大发现详细解读,抗病毒与炎症小体激活机制

作者利用遗传,生化等手段系统地证明了Rnase L在抗病毒免疫小体激活方面的作用。这边文章有两方面的重大突破:1. 发现了抗病毒先天免疫的新机制;2.发现了炎症小体的另一激活方式。而这两个都是免疫学研究中的十分重要而热点的问题。

2015-04-10

Biomacromolecules:猪胃粘液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试剂

一项发表在Biomacromolecules上的研究指出,猪胃内层粘液可能是人们长期以来所寻求的粘蛋白的一种丰富来源,该粘蛋白不仅被考虑用作婴儿配方奶粉添加的广谱抗病毒试剂,也可被用于个人保健品与其他消费品以防止病毒感染。 粘液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覆盖于鼻、口和阴道内。在致病性微生物(从流感病毒到HIV的各种微生物)引起感染前,粘液分泌可困住它们。

2012-11-18

PNAS:酶BTK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身体对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产生的初始反应是由先天免疫系统调控着的,在这种免疫系统中,细胞分泌出被称作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从而促进炎症产生和对被身体识别为外来物质的靶标发动一般性反击。比如,蛋白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 TLR3)有助于启动对抗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

2012-11-18

JAMA:手术后抗病毒治疗可能降低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一位研究者报告说,手术后抗病毒治疗似乎可降低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复发风险。 根据来自台北国立人民大学的Chun-Ying Wu博士的报告,在一项在台湾进行的全台性队列研究里,发现经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肝癌患者里,有20.5%的人出现了癌症复发。

2012-12-20

:锌指抗病毒蛋白ZAP新机制

2012年9月28日,EMBO J.杂志在线发表了生物物理所高光侠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precedes and is required for ZAP-mediated mRNA decay。该成果揭示了宿主抗病毒蛋白ZAP通过翻译抑制和促进mRNA降解两种方式抑制病毒mRNA表达,翻译抑制发生在mRNA降解之前,并为RNA降解所必须。

2012-11-18

降脂药匹伐他汀或会增强部分丙肝患者抗病毒效果

日本的一项新的先导研究表明,降脂药匹伐他汀(Livalo)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一起使用时,可能会改善血脂代谢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清除。 匹伐他汀治疗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即治疗结束后24周检测不到HCV–RNA)为67%,对照组为48%。

2011-07-29

JBC:赖氨酸甲基化负调节IFITM3的抗病毒功能

SET7介导的第88位赖氨酸甲基化负调节宿主限制因子IFITM3的抗病毒功能。(A)串联亲和纯化策略。(B)IFITM3第88位赖氨酸单甲基化受VSV感染诱导并受干扰素α处理抑制。(C)IFITM3与SET7的内源性相互作用受VSV感染上调,并受干扰素α处理下调。(D)只有在IFTIM3表达存在下,基因沉默SET7才会影响VSV感染。

2013-10-21

Science: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获进展

美国《科学》杂志10月10日发表了华裔科学家丁守伟教授新的抗病毒免疫机制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探寻抗病毒疫苗研制新路。 丁守伟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从事RNA(核糖核酸)干扰研究。此前,他与其他科学家发现,RNA干扰介导的抗病毒免疫机制在植物、果蝇和线虫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丁守伟等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显示,哺乳动物同样会用RNA对抗病毒。

2013-10-18

根特大学培育出抗病毒土豆

比利时根特大学最近宣布,经过基因改良的抗霉菌土豆培育种植成功.新品种土豆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抵御传统土豆最为恐惧的霉菌.土豆霉菌使土豆的叶子和果实腐烂,为此,需要喷洒大量农药,而抗病毒土豆的最大特点是减少80%的农药使用,确保土豆的产量。

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