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纳米酶研究获进展
纳米酶(Nanozyme)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低成本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等特点。自2007年首次报道Fe3O4纳米酶以来,许多种类纳米酶被开发出来,并在生化检测、环境管理、疾病诊断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纳米酶普遍具有多酶活性。虽然多酶活性的级联反应为疾病诊疗提供了新思路,但是
法尼基硫代水杨酸衍生物PEI纳米复合物用于改进肿瘤疫苗接种
利用肿瘤抗原的肿瘤疫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它通过刺激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来产生长期的抗肿瘤免疫。然而,由于低效的接种,疫苗的临床疗效有限。
Nat Nanotechnol:癌细胞抑制免疫系统新机制---利用与T细胞之间形成的纳米管盗取T细胞的线粒体
2021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为了生长和扩散,癌细胞必须逃避免疫系统。阐明不同的免疫逃避策略是寻找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关键一步。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技术的力量发现了癌症用来抑制免疫系统的一种新方法:癌细胞可以通过伸出纳米级的触角---一种纳米管(nanotube)结构---来解除攻击它们
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成功扫描单个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孔DNA测序技术,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扫描了单个蛋白。通过在微小的纳米孔中一次一个氨基酸地慢慢移动线性化的蛋白,他们能够读出与该蛋白的信息内容有关的电流。
纳米二氧化硅毒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宋杨课题组在纳米二氧化硅的毒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Serum apolipoprotein A-I depletion is causative to silica nanoparticles-induced cardiovascular damage为题,发表
ACS NANO:纳米机器人用于肿瘤细胞局部治疗
很多科幻电影里都有将微型机器人植入人体,对人体进行控制或者改造的情节。如今,这种在科幻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已经不是天方夜谭!《ACS NANO》最新刊登了来自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ly AdaptiveShape-MorphingMicrorobots for Localized Ca
麻省理工学院研发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
近期《科学进展》杂志刊发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论文,介绍了新一代纳米仿生发光植物的相关情况。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将特制纳米颗粒嵌入植物叶子里,使其成为可用LED充电的发光植物。在充电10秒后,植物会发出数分钟的亮光,且可反复充电。这些纳米颗粒含有萤火虫中的萤光素酶,将功能性纳米颗粒插入活体植物以产生新功能属于“植物纳米仿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