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 Nut:日常摄入菌能否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从酸奶和其他发酵食品到新鲜水果和蔬菜,许多日常食品都含有活微生物。而且,尽管人类已经在几千年的日常饮食中食用了这些安全且潜在有益的细菌,但是与饮食中的其他成分相比,活体微生物受到的关注要少得多。随着全球对肠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许多人认为摄入活微生物可以促进健康,但是到目前为止,专家还无法就我们每天应该摄入多少微生物制定指南。

2020-12-08

ACS子刊: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有助于治疗新冠感染

ACS Pharmacology & Translational Science. 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COVID-19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危及全球经济。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用于治疗COVID-19,因此有很大的抗药需求。

2020-12-17

科学家首次实现细胞RNA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癌细胞中mRNA水平与其编码蛋白质水平之间存在较低相关性,提示癌细胞的翻译调控显着失调,这为癌症的诊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杨弋、朱麟勇等教授历经7年合作研究,在荧光RNA及活细胞RNA成像领域获突破性进展。他们原创的系列高性能荧光RNA,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不同种类RNA在动物细胞内的荧光标记与无背景成像。

2020-11-30

研究发现中国乌龙茶香气促形成机制

 中国是较早发现和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经过不断地变化,形成当前的六大茶类。六大茶类主要根据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黄茶和黑茶。其中,乌龙茶,亦称青茶,是六大茶类中较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在这六大茶类中,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丰富,是该类茶较为关注的品质特性。因此,乌龙茶香气的

2020-12-08

研究人员基于纳米仿生设计人工过氧化物酶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高利增、范克龙和中科院院士阎锡蕴团队通过整合纳米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因子的协同作用,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过氧化物酶体内多种天然酶活性的纳米酶,并基于此纳米酶构建了一种可在生理条件下工作的人工过氧化物酶体(artificial peroxisome),并将其用于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

2020-12-15

一经诊断只能3年?这种“心衰”好凶险!

一经诊断只能活3年?这种“心衰”好凶险!

2020-11-26

Science子刊:环氧水解抑制剂可降低神经炎症,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0年12月14日讯/生物谷BIOON/---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神经炎症在AD起着关键作用。环氧脂肪酸(epoxy fatty acid, EpFA)是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衍生物,具有抗炎活性。然而,由于EpFA被可溶性环氧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

2020-12-14

Sci Adv:一种治疗罕见缺乏症的药物—苯丁酸或能用来治疗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2020年12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治疗罕见酶缺乏症的药物或能帮助细胞清除1型和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研究者表示,当与阿昔洛韦(一种常用的HSV-1疗法)一起使用时,名为苯丁酸(PBA,phenylbutyr

2020-12-12

研究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复合体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态建成中会发生转录的重编程,同时伴随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动态分布。大量光响应基因由于染色质开放性的变化,在“开(激活)”和“关(抑制)”之间切换以确保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光照环境,这些基因包含光信号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因子。虽同为光信号的正向调节因子,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Y5和BBX22被光诱导,光受体编码基因PHYA在光照条件下则被抑制。然

2020-12-06

研究揭示小GTPRabl2作为分子开关调控膜蛋白转运出纤毛新机理

11月26日,EMBO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朱学良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signaling。该研究揭示了一个纤毛特异性的小GTP酶Rabl2对膜蛋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