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郭明雄/孙桂鸿团队开发人工载药囊泡纳米平台,突破血脑屏障,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研究团队利用脂质体挤出器获得了一种ANG肽修饰的工程化囊泡——ANG-TRP-PK1@EAVs,ANG肽为脑胶质瘤细胞膜上高表达LRP1蛋白的配体。
Cell:中国科大朱书课题组揭示蛋白Gasdermin D在小肠对食物的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是宿主细胞与大量外来抗原之间的主要屏障;目前还不清楚肠上皮细胞如何诱导针对病原体的保护性免疫,同时保持对食物的免疫耐受。在一项新的研究
Cell:朱书团队揭示GSDMD的非细胞焦亡功能,诱导食物耐受性
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自我非我的抗原一直是免疫学的核心问题。机体已经发展了针对自我抗原的中枢耐受机制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抗原(1960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针对非我抗原,免疫系统已经发展出感知病原信号
Science:俞书宏院士团队发现河蚌铰链耐疲劳秘密,为新型柔性耐疲劳材料设计提供新思路
这种从河蚌铰链可变形生物矿物中提取的耐疲劳结构设计策略对于需要使用脆性基元、但又不得不承受一定形变的柔性功能材料的创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神经学》:深圳湾实验室郭腾飞团队发现,骨关节炎与大脑皮层Aβ聚集加速和Aβ相关tau沉积水平高有关
这个研究表明,骨关节炎会促进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皮层的Aβ聚集和tau沉积,而APOE-ε4不影响这两个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在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皮层的进展。
王福俤/吴钰祥团队综述:聚焦铁死亡,对抗年龄相关骨疾病
该综述系统总结了铁代谢和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退行性骨疾病中的最新进展,全面总结了在骨系统中铁死亡与凋亡、自噬等死亡方式的交互作用,为探索新型退行性骨疾病防治策略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展望了领域未来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郭雪峰课题组与合作者发展了单碱基鉴别技术
RNA这一高效的生物小分子,依靠其本征的结构功能性,稳定地维持着体内许多重要过程的发生,诸如遗传信息的输送和表达、催化反应、结构组成等等。
郭巍团队揭示肿瘤生长新机制:细胞外基质通过诱导外泌体分泌促进肿瘤生长
郭巍教授团队研究了在不同硬度的细胞外基质(ECM)上生长的肝癌细胞,发现硬化的细胞外基质(ECM)促进肿瘤外泌体的释放。此外,在硬化ECM上生长的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会激活细胞的Notch信号通路
Nature子刊:周子健/陈小元/郭伟圣团队实现T细胞免疫活性的在体可视化调控
虽然免疫治疗策略在抗肿瘤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免疫治疗在临床肿瘤患者中的综合响应率仍然较低(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