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ITC: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能揭示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来自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来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相互作用,同时他们在小鼠机体中重建了患者的特定肿瘤微环境,从而便于进行更为深入且个体化的研究。

2023-08-07

名校联手开发光酶系统,将脂肪酸升级为重要结构单元手性胺,解决合成化学中的长期挑战

手性胺是生物活性分子、天然产物、中间体和分解剂的重要结构单元,在药物、农用化学品和材料的合成以及不对称催化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镇痛药吗啡、曲马多,抗抑郁药舍曲林,抗血栓药波立维等均含有手性胺。而如何

2023-08-08

Science:果蝇免疫系统产生抗菌肽来防御食物和环境中存在的常见细菌

以前的理论认为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一类天然抗生素---在杀死一系列细菌方面具有普遍作用。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人员考

2023-07-24

刘聪/钟超团队系统总结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纤维的理性设计策略

正是由于合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纤维的设计出现了新的趋势。本综述从工程设计角度和结构解析两方面对功能性淀粉样蛋白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3-07-20

Nature子刊:受穿山甲启发的微型机器人,可用于体内药物递送和治疗

磁性软体机器人和固体金属形态的机器人过去曾被开发用于微创医学手术,但其功能和安全性有限。而穿山甲尽管有角质鳞片,通过把硬质鳞片组成重叠结构,它们可以灵活无碍地移动。 

2023-06-21

蔡宇伽团队Cell子刊特邀述评:细菌分子注射器技术与药物递送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将PVC设计成一个分子注射器系统,可以很容易地重新编程以携带感兴趣的蛋白质有效载荷并靶向特定的细胞类型,为多种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蛋白质递送的新工具。

2023-06-16

James Collins团队开发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超高速人工智能系统,已开源代码

过去几十年,生物数据集的规模与复杂性大幅增长,利用机器学习为潜在生物过程构建信息与预测模型能够加速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的进展。

2023-07-17

外周神经介导纳米颗粒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在外周神经介导纳米颗粒从肠道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07-14

华人教授创办,基于新型递送平台瞄准神经肌肉疾病,多条管线即将申请IND

肽、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通常不能通过被动扩散穿过细胞膜。然而,细胞穿透肽 (CPP)、细菌蛋白毒素、某些真核蛋白、病毒和许多合成药物递送载体已被证明能够以不同的效率进入真核细胞的胞质溶胶。

2023-06-12

Advanced Science :四川大学杨莉团队制备新的递送系统,增强癌症疫苗免疫效力

因此,该研究设计了LN靶向性增强的树状大分子KK2DP7聚合物纳米疫苗系统。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