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Repair:裂殖酵母采用多种末端连接法修复DNA损伤
11月16日,DNA Repair在线发表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杜立林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一个在裂殖酵母中检测染色体上进行的末端连接修复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机理不同的三类末端连接修复方式。 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是哺乳动物中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主要方式。参与NHEJ的修复蛋白如Ku,ligase IV,XLF,和X家族DNA聚合酶在裂殖酵母中都是保守的。
PNAS:智力障碍相关基因Mid1在轴突发育中的功能
中科院最新研究论文揭示了位于X染色体上的Opitiz综合征相关蛋白Mid1在神经元轴突发育中的功能,为了解Opitz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线索。
Nat Med:细胞器间过度连接可干扰肥胖代谢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引发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型机制,其或许可以作为一种靶点来帮助开发抑制或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疗法;文章中研究人员还揭示了一种引发肥胖个体肝脏细胞功能失常的分子路径,其可以导致肥胖个体对胰岛素耐受及糖尿病发生。
Nat.Immunol:加科学家发现CD74指导MHC I受体连接病原体
近日,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了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分子途径,该分子途径使免疫细胞内的受体能够发现并标记试图侵入宿主的病原体的片段。这项关于CD74分子的作用的发现可帮助免疫学家进行治疗方法研究,以提供针对癌症、病毒及细菌的更有效的免疫反应,并研发更有效的疫苗。
Diabetes: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连接性改变
根据一项发表于7月26日Diabetes杂志的研究报道,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功能性大脑连接显著下降。这与在一些大脑区域中的胰岛素抵抗相关。 由于注意到2型糖尿病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因素,同时,阿尔茨海默氏症易感个体在默认模式网络中的大脑活动有所改变,波士顿的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盖尔木森博士,和他的同事使用休眠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Mol Cellu Biol:李林等揭示泛素连接酶ITCH负调控Wnt途径的分子机制
《分子与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林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he E3 Ubiquitin Ligase ITCH Negatively Regul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by Targeting Dishevelled Protein”...
Science:首次绘制出控制雄性线虫交配行为的神经连接网络图谱
在一项于2012年7月27日在线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叶史瓦大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绘制出控制雄性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交配的那部分神经系统的全部神经连接图谱。这项研究代表着在神经连接组学(connectomics)新领域上所取得重要进步。
Cell Research: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13日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李逸平研究组关于“泛素连接酶Fbxl14在脊椎动物轴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研究成果。 泛素连接酶作为一种翻译后效应器,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泛素连接酶SCF(Skp1-Cullin-F-box protein)复合体重要组件的F-box蛋白主要作用是对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
JBC:两种泛素连接酶引起生长激素受体内化
受体内化是指受体蛋白通过质膜凹陷从而脱离细胞膜进入细胞质的过程,内化后受体失活,信号转导过程中断。生长激素受体(GHR)的内化是一个高度调节的过程,该过程依赖于多聚泛素连接酶Skp Cullin F-box (SCFβTrCP)的结合及其酶活性的大小。近日,荷兰乌德勒支大学Ger J. Strous等人发现,UBC13以及HSP70羧基末端相互作用蛋白(CHIP)对生长激素受体内吞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