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高义,树木树人——活跃的“80后”郑树教授近年活动小传
郑树教授简介:郑树,肿瘤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浙江医科大学校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历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名
为什么树那么高?进化学告诉你答案
通过系统地分析了云杉,松树以及杉杉等植物的基因组,Michael Barker发现很久以前它们的祖先发生过基因的跃变。具体来讲,这类物种曾经有过另外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基因组规模的复制使得这些物种发展成为最高,最坚硬的植物,并使得植物学家开始重写裸子植物(包括松柏在内的无花类种子食物)的历史。
PNAS:揭示鼠伤寒沙门氏菌维持其耐药性的通道蛋白的立体结构
2012年11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致病菌鼠伤寒沙门菌可以引发机体的很多感染,其对许多类型的抗生素以及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毒素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近日,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使得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近日的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科学家在巴西新发现9种色彩鲜艳的栖树型狼蛛
粉色艳丽:位于巴西大西洋沿岸的热带雨林中发现的Typhochlaena amma新物种。 复活物种:位于巴西喜拉多发现的Typhochlaena costae物种样本,为世界上最小的栖树型狼蛛 “高地蛛”:位于桌子状造型的山顶上发现的,居住在凤梨科植物中的Lridopelma katiae新物种。
Brain Behav and Immun:孕鼠免疫系统激活会影响后代神经发育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神经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证实:孕鼠免疫系统可引起后代大脑的变化。这一发现可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如神经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的发病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杂志上。
PLoS Pathog:首次揭示鼠弓形虫进入大脑并影响个体行为的分子机理
2012年12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12月6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首次揭示了,寄生虫-鼠弓形虫如何进入到人类大脑中来影响宿主的行为表达,这项研究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者开展。 鼠弓形虫可以引发弓形体病,这种寄生虫比较常见,其可以感染全球30%至50%的人群,同样也可以感染动物,如家猫。
PNAS:不育鼠精巢组织培养出精子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网络版上报告说,他们利用无法产生精子的实验鼠的精巢组织,成功获得了正常精子。 这些精巢无法生成精子的实验鼠是横滨市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手法获得的,它们的精巢内虽然有能够发育成精子的精原细胞,但是向精原细胞提供营养、促进其成熟的支柱细胞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无法生成精子。
NRR:胎鼠显性脊柱裂的机制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脊柱裂后孕17d胎鼠骨髓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增加(×200)。Caspase-3阳性表达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 神经管畸形与细胞凋亡有关,目前已发现存在着多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可激活细胞凋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