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李晋磊等人发现,中年时期体重先上升再下降,痴呆症风险大增
经过进一步探索,研究团队发现其中一个亚组,其BMI指数最初(50岁前)呈上升趋势,随后(50岁后)呈下降趋势,似乎是BMI指数下降与痴呆症关联的核心,相比,这种情况下,痴呆症风险最高。
2022-12-21
顶尖专家共聚云端展望智能医学新趋势 !2022上海智能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召开!
2022年12月4日,“2022上海智能医学论坛暨第五届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论坛”成功召开。
2022-12-05
《自然·医学》:AD血液生物标志物大PK!p-tau217脱颖而出
本研究评估了多种血液AD生物标志物在AD早期阶段患者中与Aβ病理变化的相关性,并评估了这些生物标志物在纵向变化上与Aβ病理、认知功能和脑萎缩纵向变化的相关性,识别出了p-tau217这一可有效反应Aβ
2022-12-14
《转化精神病学》:科学家发现可用于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生物标志物!
正是基于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的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希望开发一种基于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模型。
2022-12-06
Nature子刊:双特异性肿瘤转化纳米颗粒,让实体瘤治疗不再难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癌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的认知愈渐加深,科学家们也意识到免疫系统才是对抗肿瘤和癌症最锋利的武器。得益于此,近年来,肿瘤免疫疗法蓬勃发展,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2-11-18
《自然·医学》:最简单的运动延寿方式,找到了!科学家首次揭示,每天3分钟的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与死亡风险降低40%相关
相对于对体力、时间或者场地有要求的各种剧烈运动来说,这种间歇性剧烈生活方式或体力活动在生活里可以分分钟拿下,在疯狂赶路或者坐不上电梯爬楼的过程中,即可顺手获取可观的潜在健康收益。
2022-12-14
BJ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现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这项研究为T1期ESCC患者LNM的微创或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物——miR-20b-5p,为T1期ESCC患者选择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情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
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