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孤僻者和善交际者的脑部连接不同

一个人认识的人越多,他脑中的某些部分会长得越大。 据研究人员披露,具体地说,人们发现那些已知处理如面孔等社会信息的脑区域在那些一直居住在较大群组的动物中会较大。 Jerome Sallet及其同事对23个或是独居,或是与一位朋友同住或是生活在一个数目为3至7个猴子的社会性群体中的恒河猴的脑子进行了研究。

2012-11-18

23andMe专利获批,可设计新生儿身体特征,但23andMe否认会将该技术付诸实践

多亏了有23andMe这样的个人基因技术公司,我们才能更快并且更容易地知道我们是谁。但是,个人基因技术会不会有一天在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之外,开始可以为我们“定向设计”我们的下一代?比如一个妈妈说她想生一个金发碧眼的宝宝,技术就能帮她实现。而根据近期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23andMe 的一项可以让父母选择未来孩子身体特质的专利申请已经通过。 这份专利申请是 23andMe 于 2008 年时提交的。

2013-10-03

Diabetes:营养更容易影响小于胎龄婴儿的身体组成

根据一项发表在2012年8月那期Diabetes期刊上的研究,配方奶喂养(formula-fed, FOF)的小于胎龄(small-for-gestational-age, SGA)婴儿要比母乳喂养(breastfed, BRF)的SGA婴儿拥有较高内分泌水平的高分子量脂联素(adiponectin)和胰岛素生长因子-I(insulin growth factor-I, IGF-I)。

2012-11-18

:判断情绪较多依赖于身体,较少依赖于面孔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人们以为他们可以从人的脸上正确地解读强烈的情绪,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所捕捉到的是来自身体的背景性的线索。 这些发现揭示了在强烈的及可能是危险的情形中社会性的交流是如何进行的。Hillel Aviezer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组试验来测试参与者的判断现实世界情感的能力。第一个试验显示,当人们只看着刚刚赢了或输了重要一分的网球选手的面孔时,他们无法分辨赢家和输家。

2012-12-03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1

Nature:皮层的连接方式与感觉

大规模活体记录工作已经揭示了关于皮层细胞群怎样编码感觉信息的很多奥秘,而在遗传学及circuit-mapping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也使得对神经回路的识别、定性和控制成为可能。 正如Kenneth Harris 和 Thomas Mrsic-Flogel在这篇Review文章中所反映的那样,这些方面的研究现在正在融合。

2013-11-07

J Neurosci:抑郁症治疗新靶点连接酶Rines

2013年10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情绪和情感是机体各种行为方面非常复杂的一种,涉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被单胺氧化酶A(MAO-A)分解,而干扰这个系统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氟西汀(百忧解),很早就被用来治疗抑郁症。

2013-10-13

PLoS ONE:身体异常或暗示精神分裂症胎儿发育中断

轻微身体异常(MPAs)是发育偏差的轻微症状。已有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患者中,MPAs频率有所升高。这些颅面部地区及四肢的较小形态异常在胎儿发育期间出现,并标志着精神分裂症的危险信号。大量实验证明,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比控制组被试身上更多地发现MPAs,并且,MPAs可能指示出潜在的精神分裂症的内在表型。

2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