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研究指出粪便群移植也可能对受者造成长期、意外的健康后果

粪便菌群移植(FMT)被视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在疗法,包括炎症性肠病、肥胖症、2型糖尿病以及自闭症。然而,一项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新研究警告称,由于FMT可能对受者造成长期、意外的健康后果,因此应谨慎使用。

2025-06-29

Cell:被毒蛇咬200次后,他血液中的超级抗体帮助研发出“万能抗蛇毒血清”,成功抵御19种剧毒蛇类

该研究从一名被毒蛇咬过数百次的“抗蛇毒奇人”血液中发现了两种超级抗体——LNX-D09、SNX-B03,这两种抗体与磷脂酶抑制剂 Varespladib 组成的“三合一鸡尾酒疗法”。

2025-05-07

Cell:粪移植的安全性受质疑,或产生长期、意料之外的负面健康后果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粪菌移植(FMT)要慎重,它可能会给接受者带来长期的、意料之外的负面健康后果。

2025-06-08

科学家首次证实,适度运动可通过肠提升认知、促进神经发生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认知功能和海马神经发生,但是当运动强度或持续时间增加,这些益处会逐渐消失。

2025-09-06

运动可促进肠产生甲酸盐增强抗肿瘤免疫,或能助力免疫治疗

研究揭示,运动可通过增强肠道微生物群生成更多代谢物甲酸盐(Formate),激活关键转录因子Nrf2,进而增强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改善现有免疫治疗用于黑色素瘤的效果。

2025-07-12

移植竟可能“重编程”你的肠道?一场错误的“移民”引发的健康风暴

目前广泛应用的FMT,可能因为忽视了肠道内部的“地理”差异,引发了一场危险的“微生物错配”,不仅无法有效重建健康的肠道生态,甚至可能“重编程”我们的肠道组织,导致持久的、非预期的代谢与免疫紊乱。

2025-06-14

雷达+AI:我国学者开发出非接触式房颤检测系统,精准监测心脏异常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完全无接触、无需操作且无需设备的房颤监测系统,能够无缝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睡眠或工作期间)以支持可行的终身主动监测,涵盖从无房颤到房颤进展的整个范围。

2025-05-23

离诺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最新论文:血液检测精准预测未来癌症风险

近年来,卢煜明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能够检测多种癌症血液测试技术——FRAGMA(基于片段组学的甲基化分析),并推进到了临床应用,将癌症液体活检推进至全基因组时代。

2025-03-08

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最新Cell论文揭示新型源胆汁酸调控血糖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了一种促进 GLP-1 分泌的新机制。

2025-06-01

《自然》:科学家发现,肠道神经足细胞可快速识别肠鞭毛蛋白,通过迷走神经调控食欲

肠道神经足细胞(neuropod cells)可以识别细菌鞭毛蛋白,通过迷走神经在几秒钟内将“别吃了”信号传到大脑,减少小鼠进食。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