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ancer:特殊实验性药物或能有效抑制化疗药物多柔比星所产生的心脏损伤效应
2020年3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常用的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往往会损伤心肌,有时候还会引发严重或致死性的心力衰竭,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对斑马鱼和小鼠进行研究后发现,实验性药物BAI1或能有效抑制多柔比星对心脏的损伤效应,同时还不会降低其抗癌药效。图
Nature热评:CRISPR正推动CAR-T细胞快速前进
2020年3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人们对免疫治疗兴趣的增长,对更好的CAR-T细胞制造工具的需求也在增长。CRISPR技术的进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种新的免疫治疗工具进入了临床。被设计成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即CAR-T细胞,已经被证明可以帮助血癌患者。2011年的一项关键研究使用第二代CAR-T细胞来实现大多数测试患者
Obesity Reviews:肥胖与衰老或许具有相似效应
据估计,全球范围内有19亿成年人和3.8亿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症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超重而非体重不足。 对此,Concordia的研究人员正在敦促卫生当局重新考虑他们对肥胖症的治疗方法。
高福、石正丽等中国科学家柳叶刀发文呼吁重新命名冠状病毒
2020年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中国武汉,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了一场罕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爆发,最初主要是肺炎。这种新病毒最初被WHO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将该病重命名为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同一天,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的冠状病毒研究小组(CSG)在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
湖北:正研究新型疫苗,用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临床紧急救治
2月9日,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有关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介绍,截至目前,围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这一目标开展攻关,湖北省已启动2批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在病毒基因测序方面,为揭示新冠病毒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自然》发表2篇新型冠状病毒论文,来自石正丽研究团队和张永振研究团队
昨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上线两篇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论文。这两篇备受关注的同行评议论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领衔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振教授领衔。对于自2019年12月开始从中国武汉流行的新型病毒性肺炎,石正丽研究团队鉴定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石正丽课题组发表Nature发文揭示正在中国肆虐的肺炎疫情很可能由蝙蝠起源的新型冠状病毒导致
2020年2月4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冠状病毒已引起两次大规模疫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一般认为,主要在蝙蝠中发现的SARS 相关冠状病毒(SARSr-CoV)可能会导致未来疫情暴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位于中国中部
海正药业与圣兆药物建立战略合作,专注高技术壁垒药品,满足广大患者对高质量药品需求
2020年1月17日,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正药业)宣布与浙江圣兆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兆药物)共同携手,就脂质体、微球等复杂注射剂的研发、注册、生产、销售各环节开展全面合作,结成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正药业和圣兆药物的强强联手,将提升广大患者的药品可及性、满足患者对高质量药品的需求。双方的合作,一方面是践行国家推动药物创新的顶层设计,同时在当前医改背景下,也将
抗血管增生药物与癌症免疫疗法联用协同效应再获证明!
日前,巴塞尔大学(University of Basel)和罗氏的科学家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再度证明了抗血管增生药物与癌症免疫疗法联用的协同效应。这次的疗法组合是罗氏的在研抗CD40抗体、Avastin、和一款抗血管生成素2(Ang2/ANGPT2)抗体。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CD40是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