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Bioscience:核小体上难捉摸的Z型DNA
发表在BioMed Central开放期刊Cell & Bioscience 上的新研究,首次说明了左旋型的Z型DNA,它通常只被发现于DNA被复制的地方,也能在核小体上形成。 提供生命蓝图的DNA结构曾被描述为一个双螺旋。为了节省细胞核内空间,DNA紧紧地缠绕形成核小体的蛋白质,然后进一步缠绕,压缩成染色质,接着压缩成染色体。
“革新性”义手让截肢者重获触觉
在一只被视作“革新性”义手的帮助下,一名已截肢近10年的丹麦男子重新获得用左手触摸物体的感觉。科学家近日说,这个名为丹尼斯·奥博·瑟伦森的男子因此成为世界上首位借助义手恢复触觉的截肢者。
PNAS:邵峰等肺炎军团菌逃避宿主AIM2炎症小体天然免疫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博士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Preventing bacterial DNA release and absent in melanoma 2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a Legionella effector functioning in membrane trafficking,”...
Cell research:迁移小体,一类新的亚细胞结构
初中生物课本中已经介绍了细胞内几种常见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植物中的叶绿体与液泡,中心体,等等。最近清华大学俞立课题组在《cell reserch》在线发表了他们新发现的一类细胞亚结构单位:迁移小体(migrasome)。
Immunity:阐明整合素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机制
近日,来自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整合素α5β1通过与一种细菌表面蛋白Td92的直接相互作用,激活了NLRP3炎症小体。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7日在线发表在Immunity上。 整合素是细胞表面的一种异二聚体糖蛋白,由α及β两种亚单位组成,介导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与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Td92是齿垢密螺旋体的外膜蛋白,能够诱导破骨细胞的生成及扩大炎症作用。
Sci Rep:人类的触觉极限
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人类手指能够区分有小至13纳米凸起图案的表面和没有图案的表面。这一发现表明,人类的触觉极限也许能延伸到纳米尺度。 Mark Rutland及同事生成了具有褶皱波长(或称褶皱高度)在300纳米到90微米之间、幅度(褶皱宽度)在7纳米和4.5微米之间的16个在化学上相同的表面以及两个没有图案的表面。
PNAS:研究发现可用假肢回复触觉
一项研究提供了一个使用大脑电刺激通过假肢让没有能力感受接触的人们恢复触觉的一份蓝图。Sliman Bensmaia及其同事在猕猴身上测试了这种技术,通过直接刺激大脑的处理触觉的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从而传递操纵物体的关键信息。这些信号传递了关于一个物体对手施加的压力大小、它接触到手的哪一部份以及手究竟何时接触它的信息。首先,这组作者训练这些猴判断一个物体接触了它们的手的哪里。
Nature:科学家鉴别出负责触觉感知的关键细胞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个体触觉的一个古老的问题,研究者揭示了个体表皮下的细胞感知细微结构的分子机制。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饰SNAP-29调控自噬小体的成熟
Nature Cell Biology:O-GlcNAc糖基化修饰SNAP-29调控自噬小体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