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betes Care:新研究发现多种人工智能算法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存在性能差异
2021年1月9日讯/生物谷BIOON/---糖尿病仍然是美国成人失明新病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糖尿病相关眼病。但是,目前缺乏眼科保健提供者,这将不可能满足为这一人群提供必要的年度筛查的需求。一项新的研究考察了七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筛查算法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方面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
PNAS: 研究人员发现视网膜营养不良的药物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LSU Health新奥尔良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报告,在小鼠模型中,删除RPE65基因的其中一个抑制因子,可防止因基因突变导致的视锥细胞感光细胞退化。他们的发现发表在《PNAS》上。
eprenetapopt+阿扎胞苷治疗TP53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疗效优于阿扎胞苷!
eprenetapopt是一款p53再激活剂,可重新激活突变型p53蛋白的活性,诱导程序性死亡。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大脑结构异常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占比高达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与心理社会功能受损、自杀风险及高复发率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证据阐明伴发抑郁患者具有特异性行为和脑形态学特征。因此,将抑郁症状作为独立的精神分裂症诊断依据始终饱受争议。对
aging cell: 根据视网膜诊断阿尔兹海默症
由Cedars-Sinai神经外科部门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视网膜的某些区域受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影响比其他区域更大。这些发现可以帮助医生预测大脑的变化以及认知能力的下降。
研究揭示灵长类视网膜衰老的分子机制
增龄伴随的视网膜功能退化,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黄斑变性等发生,进而导致老年人视觉减损或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视网膜能够感受光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视网膜具有复杂的结构,主要分为神经视网膜层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此外,与RPE紧紧相连的脉络膜对视网膜也起着重要的营养与支
EbioMedicine:“异常细胞”的持续存在或会诱发COVID-19患者机体肺部的损伤
2020年1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因COVID-19死亡的患者进行研究揭示了SARS-CoV-2给患者造成肺部损伤的分子机制。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SARS-CoV-2病毒的特性,同时解释了为何患者会遭受该病毒的感染。COVID-19患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吴家睿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12-羟基花生四烯酸(12-HETE)和2-哌啶酮(2-piperidone)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尤其适合早期筛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造成社会、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