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Genomics:瑞典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变化具有可遗传性
家鸡由于人的驯养基因组功能产生了快速而广泛的改变。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这些改变是可遗传的,尽管它们并未影响到DNA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BMC Genomics杂志上。 人类把红原鸡(Red Junglefowl)作为家禽饲养已经有8000的历史。从进化上来看,数量巨大的、各种不同颜色、外形、大小的家禽几乎是在某个有记录的时间突然出现的。
房静远: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在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房静远教授介绍了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房教授是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主要从事胃肠癌的临床研究工作。
:酿酒酵母生态和群体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发酵工业中广为应用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也是一种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模式生物。由于其较清晰的遗传背景、相对较小的基因组、完善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积累、明确的有性生殖循环等优势,除分子生物学领域外,正在成为比较与进化基因组学、生物地理学、群体遗传学、生态学和物种形成与演化机制等研究领域的模式生物。
Cell Reports:染色质调控取决于基因与表观遗传学环境的相互作用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巧用基因敲除技术,用同一基因插入酵母染色体上的90个不同位点。他们发现,插入的基因并没有改变附近染色质的表观遗传学环境,而插入环境的差异会明显影响基因的活性。 由DNA和蛋白组成的染色质构成了细胞核,研究人员指出染色质调控中并不存在通用的“组蛋白密码”,染色质调控取决于基因与表观遗传学环境的相互作用。
表观遗传学临床试验和标志物研究一览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生命科学界的广泛认同,其相关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表观遗传学的理念和技术正呈迅速发展的态势,预计未来十几年内,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强,在理论创新上将取得一些
Nat Commun:遗传学: 蜘蛛基因组让我们认识毒液和蜘蛛丝是怎样生成的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社会性丝绒蜘蛛的全基因组序列和狼蛛(毛蛛)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项工作让我们对毒液和蜘蛛丝的生成中所涉及的基因和蛋白有所认识,并且还表明:这种信息有可能被用来分别推进有关毒液和蜘蛛丝的药理应用和生物材料应用。
遗传学:一个国王什么时候不是国王?
基于以前被认为属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一个血样内所含DNA而获得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草图表明,该样本不大可能属于这个国王。发表在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的这些发现突显了基因测序能够为了解历史时期的相关情况所提供的潜在信息。
房静远:调控表观遗传修饰或信号通路可预防大肠肿瘤
4月18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肿瘤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开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房静远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胃肠癌发生与预防的相关信号通路与表观遗传修饰”。
NAR:开发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数据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杂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王晶研究员课题组成功开发了国际上首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学数据库(ADHDgene),致力于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研究的遗传学数据,在呈现其遗传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ADHD的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