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诞生第五位获名誉博士学位外籍专家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为荷兰籍教授皮特·图尼森举行的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10日在武汉举行,充分肯定其为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作出的杰出贡献。皮特·图尼森教授成为被中国科学院颁发该项荣誉的第五位外籍
三位科学家获2012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创新奖章
法国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菲奥拉索6月20日在巴黎向三位法国科学家颁发了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创新奖章,以表彰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的创新研究成果。 获奖的三位科学家分别是物理学家阿兰·伯努瓦、生物药物学家帕特里克·库夫勒尔和眼科专家若泽-阿兰·萨赫勒。 伯努瓦是一名超低温物理学家,他研发的先进技术可以用来冷却太空中使用的探测仪器,这种仪器的工作环境温度越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其工作效率越高。
十五位华人学者获美国斯隆研究奖
近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了2013年获得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的126名青年学者名单,其中至少有15名华人。 获奖者来自美国和加拿大高等院校,分布在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和海洋科学八个学科。每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
11位科学家获首届“生命科学突破奖” 奖金为诺奖2.5倍
据《自然》网站消息,来自美国、荷兰和日本的11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生命科学大奖——“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他们分别获得该奖的五个奖项,每个得奖人将获奖金300万美元,该数目是诺贝尔奖单项奖金(2012年为120万美元)的2.5倍。
八位华人学者当选2012年美国科学院(NAS)院士
5月1日,美国科学院(NAS)公布了2012年新增选院士名单,共84名科学家当选。同时,NAS还增选了21名外籍院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新当选院士中有八位华人学者,他们分别是:Chang Yuan、赵华、董欣年、骆利群、庄小威、Chow Louise、任咏华和张杰;其中Chow Louise、张杰和任咏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Nature Biotechnology:CHIP-nexus助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检测
美国科学家的开发了一种叫做CHIP-nexus的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高效检测基因组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这项研究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图谱绘制和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了很大助力。
Cell Host & Micro:HIV的毒力依赖于其在宿主DNA的插入位点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在其感染宿主机体DNA的不同位置进行插入,而这种特殊的插入整合位点也决定了患者疾病的进展程度。
10位40岁以下生物制药领域的高管们
萧伯纳有句名言,“青春因年轻而浪费”。不过,不是全部都是如此。GEN近期从全球范围内找了这么一批人,他们是生物制药领域的年青人,年纪不超过40岁,已经在业内著名企业里面担任联合创始人或董事主席或CEO或部门高管,并认为他们在未来的行业发展担任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下这个表格仅包含是去年未满40岁,并且名字曾经出现在媒体公开的人物。
中国农科院3位专家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3位获奖人合影(由左至右分别为万建民、王连铮、李付广) 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有3位专家获奖,其中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和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研究员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棉花研究所副所长李付广研究员获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