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 oncology: 基因组检测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恶化风险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和其他15个医学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市场化的基因组测试可以帮助肿瘤科医生更好地确定哪些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以从激素治疗中受益。

2021-02-12

Nat Biotechnol: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简单且廉价的新型血液诊断技术 有望对癌症在内多种人类疾病实现诊断!

2021年2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诊断医学中,提取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的活组织检查技术是检测多种病症的常用工具,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并不能总提取出病变组织,而且该技术仅能在患者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才会使用,而且在某些时候已经来不及对患者进行干预了,这些担忧促使着科学家们不断研究来寻求侵入性更小且更加准确的诊断方法。近日,

2021-02-14

新方法可检测蛋白质组水平上的功能变化

2021年2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对现有的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这样他们可以捕捉到蛋白的所有功能改变。他们的研究为将这些功能改变作为诊断工具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ynamic 3D proteomes reveal protein func

2021-02-10

百时美施贵宝血液病创新药Luspatercept上市申请获CDE优先审评

2021年2月4日,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宣布,其红细胞成熟剂Luspatercept(英文商品名Reblozyl;自拟中文通用名:注射用罗特西普;自拟中文商品名:利布洛泽)的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并被授予优先审评资格,用于需要定期输注红细胞(RBC)的成人β-地中海贫血患者。

2021-02-04

Blood:镰刀型血液病疗法同样对COVID19有效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降低镰状细胞患者中风风险的方法,该方法为潜在的治疗因COVID-19等引起的炎症和血凝症状提供了新思路。他们首次研究了使用免疫细胞蛋白作为抗炎治疗方法,以减少镰状细胞病患者的血液凝结。 今天发表在《Blood》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解释了Ac2-26肽如何触发镰状细胞病患者免疫细胞的生物学开关。 伦敦Brunel Universi

2021-01-29

PNAS:恶性血液疾病背后的分子机制

一种名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疾病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从名字来看似乎是一种罕见疾病,但这与事实相去甚远。全世界大约有4亿人可能患有上述血液疾病。虽然有些人没有症状,但其他人会患有黄疸,红细胞破裂,甚至还会出现肾衰竭等严重症状。

2021-01-20

IMEC研发世界最小的生物传感器 瞄准高灵敏度DNA分子检测

  比利时IMEC(Interuniversity Microelectronics Centre,微电子研究中心)推出全世界最小的基于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生物传感器(BioFET),尺寸仅为13纳米鳍宽和50纳米栅极长,并成功在其300毫米洁净室实现生产。目前该传感器可检测的极限为几十个DNA分子,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单个D

2021-02-01

Nature:开发出基于蛋白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可快速检测冠状病毒蛋白和抗体

2021年2月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来检测构成大流行冠状病毒SARS-CoV-2的蛋白以及针对这种病毒的抗体。他们设计出基于蛋白的生物传感器,当与这种病毒的蛋白组分或特异性的COVID-19抗体混合在一起时会发光。这一突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检测。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

2021-02-01

金斯瑞新冠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在美获授权用于恢复期血浆筛查,有助于提高恢复期血浆治疗的有效性

   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公司金斯瑞生物(股票代码HK01548)于近日宣布,全球第一款能够快速有效检测功能性中和抗体的试剂盒cPass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CBER)授权用于恢复期血浆筛查,是FDA授权的首个能在不使用活病毒的情况下专门检测COVID-19中和抗体的检测试剂。COVID-1

2021-02-10

基于稀土纳米荧光探针实现唾液肿瘤标志物即时检测

  早期准确、灵敏地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于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体唾液中含有几十种生物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电解质和激素等,可提供有关口腔和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检测在癌症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唾液检测的显着优势在于安全无创地收集唾液,减少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之间交叉感染,因此较适用于现场即时检测(POCT)。然而,由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