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皮质中间神经元的网络效应

有人提出细胞类型的多样性可能是,至少部分是前额皮质中与神经细胞相关的行为变化性的基础。为了支持这一假设,Kvitsiani等人如今指出,前扣带回(ACC)中的小清蛋白-表达(PV+)中间神经元以及生长激素抑制素-表达(SOM+)中间神经元的一个亚型,与不同的网络及行为功能有关。

2013-07-12

EHP:江桂斌等揭示全氟碘烷雌激素效应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组首次发现并确证了全氟碘烷的雌激素效应,解释了其构效关系,为研究全氟类化合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由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研究所主办的《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上。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是一类新型污染物,关于其毒性效应的研究目前属于空白。

2012-11-18

Nat Rev Micro:调节氧化效应促进细菌耐药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一篇关于细菌耐药性的评论文章“Antimicrobials: Promoting tolerance。”,遗传易感性细菌中的抗生素耐受性对于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了一个大问题,并给出了耐药菌株的一个来源。 当细菌急需营养时,就像在一次感染的环境中经常发生的那样,它们会停止生长,并耐受几乎所有可能出现的抗生素。

2012-11-18

办公室交际的三大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5-02-15

清醒对待同事交往的四大效应

近因效应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

2015-02-15

廖新波:市场环境下的医联体只能是马太效应

某领导也认为:“目前,不少地方正在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但也有个别地方甚至以此之名,圈占资源,甚至有的把人才资源‘虹吸’到大医院。需要对各地医联体的做法进行系统总结评估,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指导意见,加强

2015-03-26

Nature:地球不会很快发生“失控温室”效应

太阳在地质时间尺度上亮度正在逐渐增加。这最终可能会在地球上导致一个“失控温室”效应,即当一个行星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多于它能辐射回宇宙空间的能量时所出现的一个状态。

2013-12-12

基因组编辑工具新星---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

TALE第171位Ser删除后的三维构象模型也显现出非常类似的球状结构,图片篇来自Biochemical Journal, 2004, 382: 725-731. 2011年6月,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市的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市双刀片基金会(Two Blades Foundation)和德国哈雷市马丁-路德大学一组植物学家的独占性许

2012-11-18

Nature:邵峰等揭示病原菌效应蛋白阻断炎症通路新机制

细菌的三型分泌系统 12月11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博士等的最新研究成果“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

2012-11-18

Nat Methods:科学家首次证实CRISPR-Cas9对人类细胞靶向效应的准确性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hod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证实了CRISPR-Cas9的确对人类细胞具有准确的靶向效应。

201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