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科研新发现:胃癌标志物身兼两职,助力精准医疗
本研究结果不仅为胃癌进展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见解,还强调了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CCT6A 在重编程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作用。
2025-08-18
Cell: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出可以杀死耐药细菌的新型化合物
研究人员采用两种策略:首先指导生成式AI算法基于特定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学片段设计分子;其次让算法自由生成不包含特定片段的分子。
2025-08-29
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山医学院董俊超教授团队的研究揭示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组分CFP1通过调控H3K4me3修饰,在生发中心B细胞反应的各个阶段发挥关键作用。
2025-10-06
新研究揭示LYVAC是溶酶体液泡化蛋白
通过靶向LYVAC,Tan实验室有望开始理解溶酶体液泡化在不同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如果溶酶体液泡化形成是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那么阻断LYVAC可能提供有前景的新治疗策略。
2025-08-29
相分离研究登上Nature:超越转录调控,mRNA协调易凝聚蛋白稳态
该研究揭示了细胞核内的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内稳态调控机制——interstasis,该机制协调了细胞中的易通过相分离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的蛋白质的表达。
2025-10-07
《科学》:PM2.5,让毒蛋白更毒!超5600万人分析发现,PM2.5会增强病理蛋白致病性,与路易体痴呆风险升高有关
这项研究提示,PM2.5是LBD发病的重要环境机制,其诱导的特异性αSyn原纤维是潜在的治疗干预靶点。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