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 角蛋白17在肿瘤标志物中的致癌作用
有一个尚未得到满足的需求,即确定和验证肿瘤特异性治疗靶点,以实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患者临床特征的异质性以及肿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给优化治疗干预措施带来了重大挑战,包括开发新的、更有效的精确医学。
Cell Report: 蛋白质乙酰化和泛素化相互作用控制MCL1蛋白稳定性
抗凋亡髓系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属于支持生存的BCL2家族,在人类癌症中经常被扩增或上调。MCL1高度不稳定,其稳定性受磷酸化和泛素化的调节。
ANKRD13a通过独立于NF-κB与RIP1相互作用控制早期细胞死亡检查点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引起多种细胞反应,从炎症、增殖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凋亡和坏死下垂的形式出现。
PNAS: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能帮助降低机体患间皮瘤的风险
2021年12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杂合种系的BAP1突变携带者往往会受到BAP1癌症综合征的影响,尽管其几乎会发展成为任何类型的癌症,但这些携带者会对石棉致癌和间皮瘤变得易感。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BAP1 forms a trimer
Biomolecules:血浆纤维蛋白原直接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引起大脑炎症
在一项新的临床前研究中,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莫萨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报告说,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可有害地积累的不可溶性纤维蛋白分子之前,它可以直接与神经元建立连接并引起破坏性的炎症反应。他们进一步发现,纤维蛋白原特异性地与神经元表面的两种纤维蛋白原受体---细胞朊病毒蛋白和细胞内粘附分子-1---结合。
Nat Immunol:干扰Roquin-1与Regnase-1的相互作用可诱导自身免疫并增强抗肿瘤反应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Roquin-1突变是如何引发自身免疫的,同时还能提高身体对抗癌细胞的能力。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22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
Nat Cell Biol:科学家揭示磷脂酰肌醇转移蛋白在内体融合中的作用机制
内体(endosome)是细胞质膜内吞作用形成的膜结构囊泡,参与细胞代谢、神经递质的释放、激素分泌等多项重要生命活动。内体融合是内体发挥相关功能的重要环节,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证实高尔基复合体系统在内质网系统(endoplasmic reticulum,ER)相关的内体融合及内体磷脂转化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相关研究发
胎盘滋养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1290通过靶向LHX6促进子宫内膜与胚胎之间的相互作用
母体子宫和胚胎之间的信息交流对成功怀孕至关重要。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的亚型,包括许多生物活性因子,调节怀孕早期阶段,特别是在胚胎着床期间。然而,来自胎盘滋养细胞的外泌体microRNAs (miRNAs)调节胚胎着床的机制仍不清楚。
科研人员开发全新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事件预测方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魏冬青课题组在生物信息学顶级刊物《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11.622)上发表题为“MDF-SA-DDI: predicting drug–drug interaction events based on multi-source drug fusion, multi-source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