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hods:荧光蛋白有助于科学家们开展心脏和干细胞研究
2012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来自深海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有助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分离出心脏细胞,这对于他们研究心脏病治疗非常有价值,也给全世界的干细胞研究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在最终成功地发现心脏病疗法的关键之一就是更加深入地理解心脏肌肉壁内的心脏细胞是如何受到损伤和修补的。
ACIE:王江云等蛋白质可控荧光标记研究获进展
9月21日,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研究组和林庆研究组合作成果Genetically Encoded Cyclopropene Directs Rapid, Photoclick Chemistry Mediated Protein Labeling in Mammalian Cells。
:新荧光成像技术可清晰呈现血管脉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荧光成像技术,能够使活体动物血管脉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与传统的影像技术相比,其增加的清晰度类似于擦拭掉眼镜前的迷雾一般。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医学》杂志在线版上。 该技术被称为近红外-Ⅱ成像,或NIR-Ⅱ。研究人员首先将水溶性碳纳米管注射到活体的血液中,然后用激光照射要观察的对象,如小白鼠。
Nature Chemistry:新型荧光肺结核检测方法
英国《自然—化学》杂志9月2日刊登论文说,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新型肺结核检测方法,只需在检测装置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有需要的人可在家自行检测。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传染性很强。如果怀疑有感染迹象,及时检查很重要,但过去的一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染料木素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
雌激素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植物激素作为雌激素替代物也能产生类似作用,染料木素是一种异黄酮,结构相似于17β-雌二醇,具有抗氧化性及对雌激素受体的高亲和性,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植物雌激素。
武汉植物园酶联体系脱色偶氮染料的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数量、贸易数量和消费数量的第一大国。然而染料也由于其本身的“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给人类健康及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和威胁。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杨玉义博士在王俊研究员的指导下,成功将奥奈达希瓦氏菌(S. oneidensis MR-1)的偶氮还原酶异源表达,发现该酶能够高效的打断染料的偶氮双键,但是该酶需要比较昂贵的辅酶NADH作为电子供体。
Nat Commun:利用荧光抗生素观察致命感染
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细菌往往还是会设法溜到医疗植入物那里,例如接骨螺钉,进而导致严重的感染。在10月1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说,利用一种荧光抗生素,他们能够在病情变得严重之前便发现此类感染。
Nature Protocols:荧光显微镜确定单个细胞周期进程
美国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利用荧光显微镜确定单个细胞周期的实验方法。应用这种实验方法或可实现对群体中不同个体细胞周期的监测观察。
一种可用于超高分辨显微成像的新型荧光蛋白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课题组在著名期刊ACS NANO报告了一种可用作高速活细胞超分辨率显微成像的新型反复光激活绿色荧光蛋白ky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