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赖氨酸能增加用于细胞治疗的间充质干细胞产量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的一个研究分支,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表观遗传蛋白修饰专题】详解赖氨酸巴豆酰化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对蛋白质功能和生物学机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琥珀酰化等翻译后修饰是真核细胞生物调节蛋白质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重要方式,对发育、代谢、疾病等
Nat Immunol:精氨酸酶调节ILC2免疫活性
先天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 ILC)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炎症,代谢稳态以及多种器官组织的修复(包括肝脏,肺脏,皮肤以及脂肪组织)。II型ILC是ILC中比例最高的一个亚群(ILC2),主要聚集在肺部,是II型炎症反应的关键起始元件。然而,调节ILC功能的细胞内部分子机制至今研究的仍不清楚。
APNM:锻炼可降低大脑中过量谷氨酸的毒性作用
最近,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锻炼或许可以潜在降低大脑中谷氨酸的毒性积累,同时还可以降低多种大脑障碍疾病的严重型,比如亨廷顿病等。
Nature:科学家首次解析出大脑门冬氨酸受体精细化结构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冷泉港实验室和珍妮莉娅法姆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对一种重要类型的大脑细胞受体的激活进行了记录,该受体的功能障碍会引发一系列神经学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氏症、帕金森疾病、抑郁症等。这种受体名为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NMDA受体激活的机制,对于设计新型治疗性药物或提供新的思路。
科学家发现天冬氨酸或是细胞增殖的限速器
大家都知道线粒体是机体细胞中的能量工厂,其会通过呼吸来释放我们摄入食物的能量,同时还能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来收集能量。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MIT的科学家们揭示了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在内)增殖需要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分子机制,当存在其它方式制造ATP时,细胞在没有呼吸作用提供的电子受体时并不会进行增殖。
韩国研制出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酪氨酸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1月21日宣布,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生命科学工程系李相烨教授组成功研制出酪氨酸等化学物质,开发出利用新种大肠杆菌生产出治疗忧郁症和痴呆所需物质——酪氨酸的新方法。 该研究组以核糖核酸(RNA)技术,插入制造酪氨酸所需的基因(去除妨碍生产的基因)培养大肠杆菌。
Diabetes:郭非凡等揭示亮氨酸缺乏时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外周能量代谢的新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上海生科院营养所郭非凡研究组的研究论文 “ S6K1 in the CNS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via MC4R/CRH pathways in response to deprivation of an essential amino acid ”。
Science:王晓晨等揭示半胱胺如何缓解胱氨酸贮积症的症状
2012年7月20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LAAT-1 Is the Lysosomal Lysine/Arginine Transporter That Maintains Amino Acid Homeostasis”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