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Biomed Eng:能自我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或能利用病理学图像来寻找类似的患者病例 从而帮助诊断人类罕见疾病

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深度学习算法,其或能通过自学方式来学习用于在大型病理学图像库中寻找类似病例的特征。

2022-10-24

罗伯特·兰格团队开发新型疫苗递送平台,一次注射、分批释放,实现体内自我增强

目前的大多数疫苗,例如麻疹疫苗、新冠疫苗等,都需要经过多次接种才能让接种者获得最有效的预防作用。

2022-07-25

Science: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突变增强低复杂性蛋白序列的自我结合

大多数蛋白折叠成稳定的、形态独特的三维形状。相比之下,真核细胞中10%到20%的蛋白质组并没有采用稳定的结构。

2022-07-15

​心脏病人救星,无需电池“自我”续航的心脏起搏器来了!

植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慢性心率失常的主要方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之后可能至少需要运行数十年,因此需要稳定的电力供应。目前,为心脏起搏器供能的主要是电池,电池不仅笨重坚硬,且寿命较短,需要更换。

2022-06-04

靶向疟原虫酪氨酸-tRNA合成酶让它自我死亡

随着目前抗疟药物的疗效逐渐减弱,一种抗击疟疾的新方法可能会为全球每年数亿感染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2022-06-08

Nature:科学家揭示肠道渗透变化的感觉表征和检测机制

  肠道内的渗透压感应在摄入水时可迅速抑制口渴神经元,但外围感觉神经元如何检测内脏渗透压的变化及其调节口渴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Sensory representation and detection mechanisms of gut osmolality change”的文章,揭

2022-02-23

科学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揭示引起脊柱的关键途径

脊柱裂(Spina bifida, SB)是由胚胎发育中神经管闭合失败所致的一种结构性出生缺陷,约70%的SB病例由遗传因素所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复杂遗传病基因定位的常用手段。然而,由于SB的相对罕见性、遗传异质性、外显不全和环境影响,导致通过GWAS识别SB风险基因变异存在诸多挑战

2022-01-16

科学家发现个体对自我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的神经机制

  人体感知的基本原理是,当观察者与物体的距离增加时,观察者对物体的感知会以对数的形式进行压缩(如不能区分开多个物体),使物体难以区分,这个基本原则也适用于自我意识。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个体对自我的感知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越来越模糊的行为学和神经学证据。该研究于近日发表在《PNAS》上,题为:Temporal self-compr

2022-01-06

EMBO Reports:揭示mTOR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秦宝明实验室揭示mTOR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mTORC1-eIF4F axis controls paused pluripotency为题,发表在EMBO Reports上。该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mTOR调控mESC自我更新主要来自mTORC1的作用,具

2021-12-14

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问世,AI 立了大功

  在我们眼中,机器人从来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可以让机器人既强壮又灵活。而现在,一种新型异种机器人已经诞生,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塔夫茨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有史以来第一款可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它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固有印象,并且有望在未来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这项研究成果以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