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 Med:啮齿动物羊水干细胞胞外囊泡可挽救胎儿肺发育不全
胎儿肺部发育不全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生长缺陷和成熟度下降。患有肺发育不全的婴儿中最常见的缺陷是先天性疝气(CDH)。尽管近年来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这与肺部发育不全的严重程度直接相关。迄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促进胎儿肺的生长和成熟。
Stem Cell Res:胞外特殊的层粘连蛋白或能调节多能干细胞的造血潜能
2021年4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神奇之处在于其能够大量增殖并分化为所有类型的细胞,以便最初少量的iPSCs能够用于制造大量的机体细胞;然而,一些细胞已经被证明要比其它细胞更加容易产生和制造,而这对于iPSCs的研究转化到临床疗法中的成本和花费或许具有重大影响;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Stem Cell Rese
Sci Trans Med: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小细胞外囊泡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小细胞外囊泡通过miR-486-5p促进小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从而保护梗死心脏的心功能
中国科学家发现脐带血来源的外囊泡,能全面改善组织器官的衰老状态
为了对抗衰老,人类想出了无穷多的方法,其中最为疯狂的不过“换血逆转衰老”,这故事可谓波澜起伏悬念丛生,然而年轻血液中是否真的存在所谓“年轻因子”呢?2017年,Tony Wyss-Coray团队曾在脐带血中寻找到能够改善脑功能的TIMP2蛋白。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团队又在脐带血中发现了新的抗衰成份——源于间充质干细胞(MSC)
研究实现肿瘤衍生细胞外囊泡的分子识别
细胞外囊泡(EV)可以说是癌症诊断中的新生力量。细胞外囊泡属于膜结合的颗粒,在体内由各种细胞均可分泌,并参与细胞间通讯。分析EV中的生物标志物很有价值,因为EV中包含大量关于其组织来源的信息。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tdEV)可用于肿瘤诊疗的有希望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液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液体,在与tdEVs(30 nm-1μm)相同
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韩达课题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教授张少华合作,在肿瘤细胞外囊泡DNA分子逻辑运算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U
2021年终盘点:细胞外囊泡重磅级研究成果解读
时光匆匆,2021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2年,2021年细胞外囊泡相关发表了很多重磅级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研究揭示盐胁迫下产胞外多糖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特征及相关多糖结构属性
盐碱化是干旱区农业面临的挑战,一些产胞外多糖的功能菌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胞外聚合物,能够通过螯合Na+、K+和 Ca+2等金属离子来缓解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持水分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产胞外多糖功能菌在基因水平如何调控?其胞外多糖结构如何变化?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极端环境微生物研
基于细菌外膜囊泡的肿瘤免疫治疗体系研究获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却已成为掣肘肿瘤免疫疗法发挥功效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和魏炜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细菌天然分泌的单纯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潜力,并采用仿生矿化策略使OMVs表面生长出“隐形”磷酸钙外壳,避免单纯OMVs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