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ASEB Journal:结核杆菌噬菌体来源的抗菌具有抗结核功能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人类重大病原菌结核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过结核杆菌,全球结核病的死亡率在单因素的感染性疾病当中位居第二,每年有接近200万的人口死于结核病,而且每年有新增900万人口活动性结核杆菌感染病例,全球结核病负担严重,导致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2013-05-16

中国科大发现特殊短 可降低癌症诊疗毒副作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温龙平教授研究组发现一种短肽,能够调控稀土纳米材料所导致的细胞自噬行为,从而大大降低纳米材料的毒副作用,并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上。 细胞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大分子物质和长寿命蛋白质以维护细胞自稳态的关键细胞生物学过程,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息息相关。

2012-10-17

Sci Transl Med:新生儿粘多糖贮积症I型(MPS I)筛检的必要性

一项在犬类身上做的新的研究报告说,在出生的时候进行酶替代疗法可制止几乎所有的与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有关的问题。 这些发现凸显了对新生儿进行粘多糖贮积症I型这种疾病(或称MPS I)进行筛检的必要性,因为这是改善患者生活的最有效的方法。 该研究第一次显示,用酶替代疗法治疗MPS I可显著减少心脏、骨骼和脑部的疾病症状;它可能会给罹患类似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输送酶的方法的改善。

2013-05-28

JCI:眼角膜中的角蛋白片段可阻止细菌感染

2012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眼睛中的角蛋白(keratin)小片段在抵抗病原菌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们还人工合成了这些角蛋白片段以便测试它们对抗一系列险恶的病原体。

2012-09-28

The Lancet:药物利拉鲁和依泽那太治疗II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

2012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Lancet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多临床中心的研究者研究发现,每天的注射利拉鲁肽相比每周注射依泽那太,在降低血压以及促进II型糖尿病人减肥方面稍微更加有效一些。然而病人注射依泽那太会出现更小的副作用,比如恶心、腹泻与呕吐。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和病人来选择到底是一种药物更适合于进行治疗。

2012-11-18

ChemMedChem:开发出一种荧光更准确地测定凝血酶活性

凝血酶(thrombin)在凝血系统的许多疾病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过量表达凝血酶能够导致血栓形成,但是它若表达不足则可能导致血友病。因此,准确地监控凝血酶活性对于确定给定病人的合适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它的活性与血液凝结能力相关联。监控凝血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工具就是所谓的凝血酶生成测试实验(thrombin generation test, TGT)。

2012-11-18

JEM:控制食欲,远离老年痴呆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刺激大脑从睡眠中苏醒过来的蛋白质或是抑制阿尔兹海默氏症的新型靶点,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

2014-11-26

选择华夏幸福(固安)谷生物医药港:软环境自有硬道理

说起工业园区,一般的评估标准都是园区规模,工厂配套,交通架构等硬件设施,而针对生物制药等高精技术行业,软件环境和配套服务才是入驻企业考虑的重中之重。作为入驻华夏幸福(固安)肽谷生物医药港的第一家前沿制药企业,德益阳光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

2014-05-09

类分子E4带来抗纤维化新希望

5月30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肽类分子E4,可发挥抗器官纤维化功效。纤维增殖异常如先天性肺纤维化和系统性硬化,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导致进展性器官纤维化进而引发显著的致病和致死率。 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研究者在人类及小鼠模型,体内及体外多个实验条件下,检测了来源于内皮他汀的肽类对已有纤维化以及TGF-β和争光霉素诱发纤维化的效果。

2012-11-18

欧盟科技人员在合成技术上取得突破

蛋白质(Proteins)是构成活体细胞及组织的基本单位,对蛋白质的研究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基础。蛋白质从化学意义上说,主要由不同连接方式的氨基酸(Amino Acids)组成,而较短伸展的氨基酸通常被称作为缩氨酸(Peptides),又称肽。现代生物技术合成肽的主要目标,就是证实或模仿生物肽的形成,对深入了解蛋白质的构成机理,进而改进现代生命医学与药物学意义重大。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