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拟南芥NF-Ycs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春雨在研究员侯兴亮的指导下,发现光信号通过NF-YCs促进H2A.Z在下胚轴伸长相关基因位点上的沉降,并抑制光形态建成中下胚轴的伸长。通过一系列蛋白相互作用的实验分析,发现NF-YCs能够与SWR1复合体关键组分ARP6发生光依赖性的互作。遗传分析表明,NF-YCs和ARP6在光形态建成中作为下胚轴伸长的

2021-07-08

研究报道安徽华龙洞古人类股骨形态

   《美国体质人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邢松等关于安徽华龙洞古人类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华龙洞古人类的肢骨形态。华龙洞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长江以南约10公里。自201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1-01-16

植物器官形态遗传解析研究获进展

 植物器官形态的建成是植物研究领域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之一,存在环境和遗传之间复杂的调控关系,导致了“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目前,学界对植物器官复杂形态的描述仍缺乏同一尺度内准确量化的方法,从而限制了器官形态的遗传解析和设计改良。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通过异速生长数学模型的方法,对拟南芥叶片和花瓣器官

2020-12-28

研究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体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植物基因在光形态建成中会发生转录的重编程,同时伴随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动态分布。大量光响应基因由于染色质开放性的变化,在“开(激活)”和“关(抑制)”之间切换以确保植物适应不断变化的光照环境,这些基因包含光信号途径中的重要组分因子。虽同为光信号的正向调节因子,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Y5和BBX22被光诱导,光受体编码基因PHYA在光照条件下则被抑制。然

2020-12-06

复叶形态建成研究取得进展

叶片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器官。高等植物的叶片有单叶和复叶之分。单叶在一个叶柄上着生单个叶片,例如拟南芥的叶;复叶在一个叶柄上着生多个小叶 (leaflet),例如番茄的叶。在单叶的发育中,叶片边缘带有分生组织属性的区域被称为叶缘分生组织(marginal meristem),负责叶片的伸展。而在复叶发育中,叶缘分生组织同时负责小叶的

2020-09-15

研究发现心肌细胞横管膜形态发生的重要原理

 8月10日,纳米科学重要期刊Nano Letters以“Nanobar array assay revealed complementary roles of BIN1 splice isoforms in cardiac T-tubule morphogenesis”为题,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世强教授课题组与斯坦福大学崔便晓教授课题

2020-08-28

研究揭示光信号精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机制

8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宏涛团队题为COR27 and COR28 are Novel Regulators of the COP1–HY5 Regulatory Hub and Photo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鉴定了调控光形态建成新因

2020-08-14

研究解析人源二型大麻素受体CB2在激活形态下的信号转导机制

大麻作为药用植物被用于致幻、镇痛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千年之前的世界各大文明之中。大麻的药用价值比较复杂,内含包括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等在内的几十种大麻素。植物来源大麻素和合成大麻素通过人体内的内源大麻系统(ECS)发挥多种生理功能。ECS包括两种被称为大麻素受体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分别为CB1和CB2,通过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介导T

2020-02-04

研究发现阳茎极度退化与内囊高度复杂化 是甲虫物种分化与形态进化的特殊机制

交配繁殖是绝大多数有性繁殖动物(不包括体外受精动物)能够长期生存与繁衍的前提,而在这些动物中,如果交配器官——阳茎退化或消失,但又能够保持交配繁衍的物种生物学功能,是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现的一个相互对立、又非常矛盾的科学问题。这一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物种分化与生殖隔离的本质,理解物种多样性形成与形态多样性进化的机制与模式,为经典的“锁钥理论”提供新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红

2019-10-26

研究揭示重要形态发生素BMP的分泌调控机制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类重要的形态发生素,其介导的信号通路不仅广泛参与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组织再生等生命过程,还与多种疾病及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因此BMP信号通路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作为一类经典的胞外信号分子,BMP是如何从细胞内分泌和运输到细胞外?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孙永华团队利用斑马鱼模型,

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