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或与机体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密切相关!

来自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深入分析了肠道微生物组和SLE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2021-10-31

南极红雪与绿雪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雪藻在南北极快速扩张,显着降低冰雪反照率,进一步加速冰雪消融。雪藻种类不同,可使雪的颜色呈现红色或绿色,称为红雪或绿雪。研究发现,红、绿雪中的藻类分别为产生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自养型绿藻微生物,绿雪较常见于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附近,红雪常见于远离动物栖息地的海岸带。对于不同颜色雪藻微生物群落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异养微生物(细菌和

2021-10-29

多吃菠菜可以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进而预防癌症

复杂的相互关系支配着肠道微生物、宿主和疾病结果的外源驱动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在大鼠结肠息肉病(Pirc)模型中,作者首次探索了菠菜(SPI)预防癌症的多组学方法。

2021-09-27

Cell Metab: 肠道微生物组的恢复可改善急慢性肾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益生菌 L. 通过恢复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肠道微生物群和烟酰胺代谢,减轻生态失调从而减少肾脏炎症。这些发现揭示了益生菌治疗人类肾脏疾病的潜在机制。

2021-10-14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课题组建立靶向RNA的病原检测新方法mtNGS和mtTGS

   病原感染仍然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巨大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沉重负担。临床上传统的病原鉴定主要以培养和生化检测为基础,但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宏基因组测序(mNGS)极大的提高了病原检测的效率,并有助于识别难以培养的病原微生物;此外,通过测序识别抗生素抗性微生物也为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然而,mNGS在临床

2021-10-29

微生物代谢物:促进癌症治疗的新治疗工具

微生物组是一个隐藏的宝库,由各种微生物组成,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分子。最近的研究为微生物群对癌症治疗的潜在影响提供了证据。

2021-10-14

Blood: IL-1介导微生物群诱导的小鼠造血干细胞炎性老化

衰老与造血和免疫功能受损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造血干细胞(HSC)群体适应度下降和髓系分化偏强造成的。这种与年龄相关的HSC损伤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2021-09-29

Cell Rep:年龄增长及机体衰老或会对肠道微生物组产生显著影响

来自西达赛奈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衰老或会引起人类小肠组织的微生物组出现明显的改变,而这一点与药物或疾病负担所引起的变化不同。

2021-10-08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冠病毒虚拟变异评估和预警系统正式上线发布

随着全球新冠疫控的持续,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在流行过程中持续发生变异,对变异造成的功能影响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发现了包括Alpha、Beta和Delta在内的多种感染力增强的变异毒株,尤其是关键位点积累的氨基酸变异,极大地改变了病毒的免疫学特征,增加了病毒免疫逃逸的风险,可能会降低现有疫苗、抗体、药物等疫情控制方法的保护性,影响核酸

2021-10-23

杨梅素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肝脂合成和炎症

许多黄酮类化合物体内生物利用度差与有效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分析类黄酮诱导的肠道菌群改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为阐明作用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2021-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