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茯苓多糖靶向肠道微生物可以减轻前列腺炎

非那雄胺是一种抗雄激素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最近,作者报道了茯苓多糖(PPS)在大鼠模型中的抗CNP活性。

2021-09-03

Nature子刊:解决微生物耐药的一大突破:哈佛开发出双技术加持的广谱抗感染疫苗

伴随耐药微生物感染的数量不断增加,致病菌的流行病爆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生物威胁,使得传染病临床干预措施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有效的疫苗可以作为一道屏障预防许多细菌感染及其导致的包括脓毒症等严重后果。然而,对于导致脓毒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常见细菌病原体,目前仍没有可用的疫苗。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近期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WyssInstitute for Bi

2021-09-23

Science:揭示肠道微生物中的肠球菌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肠道微生物组中肠球菌属的成员能够改善小鼠肿瘤模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

2021-08-30

研究揭示气候和土壤调控微生物残体在亚热带森林中的海拔分布格局

 植物来源碳和微生物来源碳的输入与土壤呼吸作用和淋溶导致的碳损失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传统认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是土壤碳积累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也多关注植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积累和稳定的贡献,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异的关注较少,并且关于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

2021-09-17

疫情研究:SARS-CoV-2感染和恢复患者中人口咽微生物的表征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但未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康复患者的口咽微生物组特征进行研究。

2021-09-03

肠道微生物依赖的三甲胺n -氧化物加重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高血压

肠道微生物通过代谢饲料中的磷脂酰胆碱、胆碱、l -肉碱和甜菜碱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TMAO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关。

2021-09-08

GUT MICROBES: 肠道微生物参与肥胖期间食物偏好的改变

肥胖期间,下丘脑对食物摄取的调节会发生变化。负责食物摄入享乐反应的多巴胺能中皮质边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肠道微生物也是导致肥胖的关键因素。

2021-08-29

Cell子刊: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或可加剧认知能力下降

在喂食生酮饮食并间歇性缺氧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中,一类叫做嗜胆菌(Bilophila)的细菌浓度急剧增加。他们还发现,生酮饮食、缺氧和用一种叫做沃氏嗜胆菌的嗜胆菌处理会损害海马体,导致小鼠的认知能力下降。

2021-08-29

Science:将银纳米颗粒整入到希瓦氏菌中,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流和功率

研究人员在由一种氧化石墨烯组成的电极上添加了银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释放出银离子,这些细菌利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将释放出的银离子还原为银纳米颗粒,然后使之整合到它们的细胞中。一旦进入这些细菌体内,银纳米颗粒就像微型传输线一样,捕捉它们产生的更多电子。

2021-09-19

Cancer Communications: 利用肠道微生物群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治疗癌症

2021年8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区系失调会导致生理变化,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关。

2021-08-29